仪征味道张兆飞五香牛肉

摄影清溪

大仪古镇的旧时风物,已经难觅踪迹,唯有当地人擅长烹饪牛肉的技艺被流传了下来。

在大仪镇古镇街上,有一户门朝东看着不起眼的人家,大门左侧上挂着一个长方形蓝底白字的店招,上写:张兆飞牛肉风鹅。张兆飞是何许人也?这还得从张兆飞的爸爸张明山说起。张明山祖籍大仪镇西大庄人,父亲在扬州埂子街上靠宰杀菜牛为生。清光绪二十八年,也就是年,刚满15岁的张明山被送到扬州学徒烀牛肉,这一学便是10年,得到烹制五香卤牛肉的真传,之后,张明山又将卤牛肉技艺传给两个儿子:张兆銮、张兆飞。其中张兆飞的悟性最高,做出的五香卤牛肉名气最大。

摄影清溪

今年六十多岁的张福仁是张兆飞的儿子,子承父业在大仪做五香牛肉加工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按照惯例,活牛的买卖不是直接称重,需要靠眼睛来估算,倘若心里没数,买回家的牛可能架子大,肉少,如此,就亏本。张福仁自打15岁起就开始学杀牛,凭借多年的屠宰经验,一头水牛,只让他瞧一眼,就能判断出这头牛有多少膘?能杀多少斤肉。张福仁说他很少有看走眼的时候。

扬州人讲究不时不食,认为牛是热性的,天气热不宜食用。每到清明,张福田便开始歇业,等到中秋一过,他才开始烹制五香牛肉。别看一年当中,只做5个月的生意,却要杀掉一百多头水牛。

图片来自网络

江南一带,种田机械化程度高,鲜少有人家再饲养水牛。迫不得已,到了年,张福仁开始去湖北一带收水牛:“我每年都去五六趟,拉回二十几条牛,现在老牛少,生长期在5年以下的牛多。”大概是在前几年,张福仁拉水牛回来的路上,遇到车祸,之后不敢再亲自贩牛,而是坐等商贩送牛肉上门。

张福仁依然采取传统杉木甑锅来卤制牛肉,他说这样卤的牛肉香。摄影清溪

张福仁的卤牛肉加工作坊距离他家只有十几米远,大概一百来平米,院子里有几口大水缸,是用来腌制牛肉的,大块的牛肉沉浮在泛红的血水里。其实这些腌制牛肉的卤水大有讲究,它是用葱姜、数十种香料放在甑锅里烧开,熬制出味儿,再彻底放凉之后,放生牛肉进去浸泡。加了食用硝后,需要浸泡四天四夜,每天早晚必须翻缸两次,原先这些粗活都是张福仁和老伴做,现在老伴的身体不太好,自己毕竟也是上岁数之人,干脆请来雇工帮忙,但张福仁依旧不放心,最关键的步骤,还是亲自上手。听乡邻讲,张福仁经事太多,看透人世,戒备心重,对于自己安身立命的卤牛肉秘方看得很重,始终不收徒,就连自己的独生女儿也不曾告诉。

腌制好的牛肉需要漂洗干净,再放进甑锅里煳。半露天的长条炉灶上有三口直径七十公分粗的甑锅,其中有一个上窄下宽的杉木甑锅,经年使用,散发出陈年气韵。张福仁指着这口锅,说老甑锅里烀出牛肉,香。

烀是一种烹调方法。把牛肉放在甑锅里,加少量的水,加上30多种香料,盖紧锅盖,半蒸半煮半个小时,五香卤牛肉就烹制好了。张福仁指着墙角一口黑乎乎的大缸,说别人家的卤水都是反复用,我家不用老卤水,容易坏味儿。

按照老一辈传统方法卤制的牛肉,肉质紧实、入口酥烂,又有嚼劲,吃在嘴巴里,有回味。张福仁特得意的说:“我这个牛肉,你放在口袋里,不染衣服,它很干。”

大仪牛肉尤以瓜子肉(俗名籀金花)为上等,瓜子肉其实就是牛四肢上的肌群,肌腱富集,形似小南瓜,一头牛上仅有四块,常用于冷盘,比较有特色。瓜子肉酥嫩,入口易嚼利于消化,然而,将其抛向空中掉落地下,不会散形;瓜子肉芳香,独特的加工工艺使牛肉香气浓郁扑鼻,当有绕梁三日不止的夸张说法;瓜子肉色红,蒸煮时加入食用硝,色泽红润,令人馋涎欲滴;瓜子肉通透,厨师将瓜子肉切成薄薄的肉片,可以依稀看透肉片,像薄膜一样。”

即将步入腊月。按照仪征风俗,过了腊月就是年。那一天清晨,寒风瑟瑟,太阳温和而无力。暂时没有生意上门,张福仁搬了一张长条板凳倚靠在大门口,风一吹,眼角渗出浊泪。昔日挥刀宰牛的壮汉,如今已经步入暮年,说话的声音似乎也小了许多。只见他吸着烟,满怀心思,半天不说话,想起来了,就拿手指着盛放卤牛肉的里屋说:“往年,八月半一过,我这里都是人,买牛肉的人太多了,要排队。半夜做好的牛肉,都得东藏西躲,否则人家预订的,都拿不到。人家单位一买,都是买大几百斤。”

国八条的反腐之风也吹到了大仪这个乡镇,张福仁的生意受到影响,而他依旧沉浸在宾来客往生意红火的旧时光里,总盼着有一个大单位,能下一个大单子,这样他不仅不用那么劳神,一斤斤往外卖卤牛肉,还能让他有面子。人老了,最怕人家说他的手艺不行了。而没有儿子,则是他最心痛的事!

一些传统手工美食正在渐行渐远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殿疯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engshizx.com/yzstc/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