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近年扬州重大项目建设的“轨迹”,有两个“仪征时刻”令人振奋——
年10月19日,总投资亿元以上的腾讯仪征东升云计算数据中心签约。年8月12日,又一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中星北斗卫星遥感产业园正式签约。
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两个百亿级重大项目在仪征落户,并由此培育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产业,一个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新基地正呼之欲出!
从当初的仪化“一枝独秀”,成长为仪征工业经济的擎天之柱,到新世纪的上汽大众一期、二期两个百亿级项目“双轮驱动”,带动着仪征汽车产业向千亿级进发,再到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中星北斗卫星遥感产业园落户,“无中生有”地催生出大数据产业,仪征正在上演现代产业发展的“传奇”。
仪征为何能大踏步迈上大数据产业发展新征程?“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靠的是招引大项目、大企业,靠的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委常委、仪征市委书记王炳松说。
1一次招引项目的失败,却让仪征人成功地发现了一片新天地。他们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走进产业“新蓝海”
烈日下,位于仪征经济开发区的腾讯仪征东升云计算数据中心施工现场如火如荼,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和综合办公楼正拔地而起。
“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是仪征大数据产业的地标,也是扬州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这个项目却源于我们的一次招商失败。”提起与互联网巨头腾讯牵手,仪征市副市长李强讲述了一段背后的故事。
年,阿里数据中心项目要在全国选点,仪征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后第一时间进行对接洽谈。这是仪征人第一次深入而全面地接触大数据产业。然而,在一次次努力后,阿里最终还是选择了在其它城市落户。
为什么这次招引会失败?仪征人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刻解剖。“我们研究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家产业布局,惊喜地发现我们可以在这一片新天地里大有作为。”李强说。
失败乃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学习的仪征人开阔了视野,将坚定的目光投向了大数据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大数据产业谈何容易!仪征一没产业基础,二没人才支撑,三没承载跑道,可谓“一穷二白”、白手起家。但是,仪征人认准了的路,再难也会走下去。因为他们知道,要实现仪征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必须要持续招引大项目,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回望眼,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仪征化纤项目支撑起了仪征工业经济;近年来,上汽大众项目持续发力,汽车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仪征的工业经济跃上了一个高平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地区的发展也是如此。”王炳松说,项目和产业都存在一个发展周期,无论项目多大,产业多发达,只能支撑一个地区10年、20年的发展。“我们不能满足发展现状,不能沾沾自喜于眼下的成绩。”
认准了方向,找到了目标,仪征人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开始了在大数据产业上的“创业”。
年上演的一小时“面试”故事,终于让仪征人的信心和决心得到了回报。腾讯有意在江苏规划建设华东地区的数据中心。当年6月22日,仪征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带着一支由规划、供电、国土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精干团队,赶往深圳腾讯总部拜访。负责数据中心的腾讯高层只礼节性地给了仪征人一个小时。结果,仪征人“对答如流”、有求必应,引起了腾讯高层的浓厚兴趣,重新审视仪征这个县级市。
仪征团队围绕对方的投资诉求和关心的土地、电力供应及配套等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腾讯高层当即表示,要组织团队到仪征再进行深入考察。最终,腾讯决定在仪征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
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成功落地,形成了“葡萄串”效应,不到一年,中星北斗卫星遥感产业园项目也花落仪征,仪征的大数据产业开始发力。
2一种优质服务叫效率。昔日有40天感动德国客商的故事,今又创下“四个百日”成功案例这几年,一个又一个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不仅催生和带动着扬州产业的提档升级、加速集聚,也提升了扬州人坚持项目为王,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的能力,更改变了扬州人服务项目的眼界和效率。这也成为扬州项目建设高潮迭起、不断突破的最重要的财富。
仪征人更是如此。“与许多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没有更突出的优势,唯有用心用情用劲的优质高效服务。”王炳松如是说。
遥想当年,上汽大众一期项目从选址到开工建设,不断刷新着大众公司的建设速度。当年,仪征在扬州市委、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强力支持下,仅仅用了40多天,就交上大片平整好的空地;年11月,德国汽车压力机运抵仪化码头,设备总重吨,扬州路桥从未承受过如此重量的货物,面对这一难题,仪征路政与交巡警联手派出两辆执法车,护送设备安全送达……大众德国方面的代表感叹:在扬州所享受到的服务,在全球都没有享受过!
在大数据产业项目建设上,仪征人的服务同样做到了极致。
在建立完善“一挂四办”(市领导挂钩联系,实行项目会办、园镇代办、部门帮办、联合督办)推进机制的基础上,仪征人郑重向投资方承诺:项目“围墙内”的事企业作主,项目“围墙外”的事全由仪征包办,要以最快的速度、最高效的服务,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和供地、电力配套,让投资方当“甩手掌柜”。
中星北斗卫星遥感产业园项目的立项,必须取得电磁场检测报告,而报告需要省及国家工信部有关检测机构才能做。仪征市领导率队,由工信局派人组织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跑扬州、跑南京、跑北京,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将报告送到对方面前。投资方——山西北斗信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力军感慨:“真的想不到这么快!”
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负责人苏扬说,为了服务好腾讯项目,仪征人列出了详细的工作清单和工作进度表、督查表,每一件事、每一天、每一周地高效推进。腾讯项目是列省重大项目,按照常规,仅审图就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但仪征人全力以赴,最后一个月办到位;土地调整按常规流程至少需要6个月,仪征人加班加点,硬是将时间缩短到3个月……腾讯项目于年10月19日签约,年3月8日进场打桩,用时百日;6月22日综合楼封顶,两栋厂房框架完成,6栋厂房基础全部做好,大约也是百日;到9月底,一号机房、二号机房可全部交付,用时还是百日;预计年初,项目即可投入运行,也是用时百日。
“四个百日”书写了腾讯项目建设的新速度。“在我们腾讯公司在建的5个数据中心项目中,仪征项目最快。”苏扬感言,仪征人的办事效率太高了,让他们很放心。
“在服务项目过程中,我们仪征也锻造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专业队伍,为将来更多大项目的落户提供了有力保障。”仪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陈礼斌说。
3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正重塑仪征经济地理。定向招引,集聚契合新兴科创名城特质的大数据产业项目如今,在仪征沿江行走,看到的是林立的塔吊,拔地而起的一幢幢现代化厂房和研发大楼……而在不远的过去,这里却还是满眼的龙门吊,云集的造船企业。“大数据产业将成为沿江经济板块上的新标识、新名片。”仪征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华鹏指着不远处的腾讯项目工地,语气中充满自豪。
这种改变,是扬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抉择。看当下,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宁镇扬同城化发展风起云涌,一个时代命题摆在了扬州人面前——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有持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新兴科创名城,以此为“主航道”,重振千年古城辉煌。
作为扬州推进宁镇扬同城化的桥头堡,仪征的作答是,在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文旅文创等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同时,集中力量、快马加鞭,将大数据产业这一契合扬州科创名城特质的新兴产业拉长增粗、快速集聚,打造成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大数据是新时代的‘数字宝矿’,是当今世界最有价值的战略资源之一,发展大数据产业是国家战略导向,也是未来产业重要方向。”仪征人说,我们虽然起步迟,但要迎头赶上、弯道超车。
仪征人有这个底气。因为仪征毗邻南京这个国家数据传输骨干网的节点城市,可以接受到南京产业、人才等资源的溢出和辐射;因为随着北沿江高铁、城市轻轨等规划建设,仪征与南京抢先一步融入南京都市圈、长三角核心区;因为仪征拥有电力供应充足等资源优势;因为仪征已经落户了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中星北斗卫星遥感产业园两个百亿级重大项目……所有这一切,成为仪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