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仪征博物馆的故事

仪征博物馆建馆十周年征文

  仪征博物馆建馆十年了,作为仪征地方历史文化爱好者,见证了博物馆的成长,也从中受益良多,下面说说我与仪征博物馆的几件事情。   我从前在仪征政府办接待科上班,后来陆续换了几个岗位,有不少外地朋友,特别是在仪征信息办时,我们“中国仪征”政府网站连续几次取得“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县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全国各地到仪征来参观学习交流的同行非常多,有一年接待了四十多批。经常有客人问仪征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这个真的要“抱嘴张”(仪征方言,意思是无言以对),除了鼓楼、宝塔,就没啥有说头的地方了。记得有一次硬着头皮带客人去登月湖,里面一个客人都没有,真是汗颜。

  自从有了博物馆,我就有了一处引以为豪的保留景点,只要客人时间允许,我都要安排他们到仪征博物馆转一转。虽然我的表述不如馆里的讲解员专业,但我如数家珍、充满自豪的介绍也感动了不少客人。

  记得年我们毕业30周年,大学同学相约到仪征来玩,我带着他们看鼓楼看宝塔看长江,将压轴戏安排到博物馆,他们对我如此熟悉仪征历史颇感意外(我们都是苏州大学物理系的毕业生喔),对一个小小的县级市有如此众多的馆藏、如此深厚的历史积淀大为震撼,尤其是汉代专题,那是很多地级市博物馆都不多见的。送行的晚宴上和各自回家后的联系中,他们纷纷表示,给他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参观仪征博物馆的行程。

  我先后出版了《阮元与仪征》《阮元仪征事》两本书,参加过多次阮元研究学术会议,也接待过不少专家学者来仪征寻访阮元遗迹,自然也会陪同他们到博物馆看看。年11月29日,我陪同阮元五世孙、同济大学著名学者阮仪三教授参观仪征博物馆,阮老在阮元展板浮雕前驻足良久,并执意要我用不同相机和手机拍了好几张照片,还说没能用自己的学识和影响,给仪征做出贡献,真是惭愧。阮老后来又来仪征几次,为党校学员讲学、参加盐文化论坛、为南门大码头做修复规划,他的心中,始终装着阮元这位先祖和故乡!

  出于兴趣和编书写论文等的需要,我有时候会一个人来博物馆,一来温故而知新,二来也是参观经常变化的专题展览。一旦发现新的展品,我往往满心欢喜,还会写点心得。

  年12月,有网友发了一张在田野里的石羊照片,大家知道,我喜欢探访仪征古文化遗迹,看到这张照片自然不想放过。由于诸事缠身,直到年11月1日方才成行。后来在马集镇秦桥村合心组的石羊岗,一个农户房子的后面找到了石羊,在撰写“探访仪征古迹之石羊岗”一文时,我到仪征博物馆,对照年古井乡仓房村石羊庄出土的石羊和年古井乡中心村王庄组出土的石虎等实物,推测马集石羊岗的“野生”石羊应是汉代石象生。

  年1月3日,我陪美国朋友参观博物馆,欣喜地发现多了几件展品,其中有清代仪征著名文人陈含光的篆书扇面。我年出版的《阮元仪征事》,叙述阮元在仪征县学的秀才生涯,顺便就谈到了仪征县学的光荣历史,谈到了“父子两传胪”的佳话,说的是陈嘉树、陈彝父子,而陈含光就是“父子传胪”名门之后,是陈嘉树的重孙、陈彝的孙子、陈重庆的儿子。参观回来后,我将陈含光的扇面照片、陈含光给史公祠题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陈含光在清史馆、陈含光在“冶春后社”、陈含光的书法成就以及“父子传胪”佳话等资料,撰写了一篇《见景即说陈含光》,发布在政府论坛、我的新浪博客、微博和   后来,我在北京还拜访了陈彝的曾孙、北京外国语大学资深教育家、92岁的陈琳教授,我的《拜访“父子传胪”后人陈琳》一文,进一步介绍了陈氏家族四代人的故事,读者反映热烈。

  年3月19日,我参观了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科举文化展”,看到里面有与仪征有关系的人的资料,如乾隆二年状元于敏中,金坛人,女儿(传为义女,实为乾隆女儿)嫁给72代衍圣公,侄子孔庆镕过继给她做了73代,孔庆镕是阮元的内弟。

  再如乾隆十九年榜眼王鸣盛,嘉定人,曾给仪征白沙翠竹江村主人余礼耕写过一篇文章,被主人刻在石碑上,此石碑年秋冬在仪征开发区十二圩办事处东升村花园组面世,被南京人买走,我曾费心找到买主,请他将照片发给我辨识,后来我将照片发给了古代园林研究专家王建文博士,他据此确认了白沙江村地址和断代主人余礼耕;   再如“有史以来全国状元一览表”,仪征人陈倓光荣入榜,他是雍正十一年状元。我专门写了一篇科举文化展读后感,并下功夫撰写了八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仪征的状元陈倓、榜眼江德亮、探花谢增、父子传胪陈嘉树陈彝、武状元杨谦和兄弟杨凯、明代榜眼景旸、光绪传胪吴筠孙和仪征县学,发布在我自己的   网友们都知道我喜欢仪征历史文化,经常与我有交流,拉我进各种群。年2月23日下午,有网友给我发来照片,说新城冷红有个水塘正在搞扩建,挖机所至,出现不少碎瓷器,有外地人在现场捡拾,该水塘几年前曾出过不少瓷器,据说当时挖机司机挖到了好东西,连工程款都没有向东家要,连夜就撤了。该网友担心仪征的文物流落到外地去。我一听到消息,立即赶到现场,果然看见该塘与众不同,河坎及河底全是破瓦烂砖碎瓷片,有三五个外地人正在挖掘机前捡拾瓷片。我立即拍了照片,连同定位一起用   我常去博物馆转悠,也有些小小遗憾,一是总体感觉博物馆展区面积太小,肯定有很多展品未能与观众见面。我去过金坛、洪泽、宜兴、姜堰等县级博物馆,我们仪征的历史要厚重得多,用我们物理上的行话,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除了汉代专题,还可以有运河船闸、盐运漕运、古代园林等专题,都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二是重要人物的介绍份量太轻,陈登的陈公塘,陈甫的《农书》,许叔微的《伤寒三论》,流寓的伍子胥、苏东坡、文天祥、郝经,抗金抗元英雄韩世忠、三将军、苗在成,仪征二品以上人物吴敏、阮元、吴文镕、卞宝第等,大有文章可做。前来寻访阮元遗迹的朋友,都想看看阮元遗物或真迹,可惜博物馆没有实物展品;三是前来参观的观众人数太少,好多次都是我一个人在展厅里面。   我与仪征博物馆的故事还在继续,衷心期望博物馆事业发达,面积不断扩大,展品越来越多,参观人数日增,研究成果丰硕,有更多的爱好者投身其中,让仪征厚重的历史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注:这篇文章完成于年5月6日,后经过仪征博物馆延请专家们评审,俺得了个成人组三等奖,按说成绩较差不值得炫耀,可我自己觉得写得不错呢。今天是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我将此文稍作整理,权作纪念。

巫晨所著《阮元仪征事》梗概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抗复发
白殿病初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engshizx.com/yzstc/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