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南门老街是仪征唯一的古街,曾是仪征市历代商贸中心,内河水运多集散于此,清代以前是两淮漕盐纲运必经的水运码头。记者近日在仪征城南社区看到,历时两年的反映大码头历史文化的展厅已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受到了仪征市民的好评。
“仪征人对大码头记忆很深刻,平时走访社区,上了年纪的老人对我们说,过去大码头可热闹了,店铺、会馆鳞次栉比,是仪征旧时的商贸中心。所谓‘上海十六铺,仪征大码头’。”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仪征城南社区成立10多年,南门老街就在其辖区。 据介绍,城南社区辖区内包含众多历史文化古迹,然而随着仪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重心的东移,城南社区原大码头一带已成为老城区,年轻一代的人对家乡以前的风貌知之甚少,辖区内大码头历史文化传承很有可能出现断层的问题。为帮助市民了解地区历史文化,社区从年开始筹建展厅,展厅里除了大码头历史沿革介绍外,还有反映不同时期的街景以及该区域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老照片和老物件图片等。 为了收集更多展品,从展厅装修之初,社区便向辖区居民大力宣传,发动居民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展厅里,每张照片和物件资料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还有捐赠人的故事。”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脑海里,哪件物品由谁捐赠、如何捐赠,都记得非常清楚。此外,仪征文史方面的专家也给予了大量指导。
记者采访了解到,大码头历史文化展厅这一项目深得民心,自建设之初,就不断有仪征市民来探访。“一些老人来到这里,总是很有感触,指着物品和照片都能说出当时的情景。”社区负责人说,“保护仪征历史文化,是为让更多仪征市民了解自己的家乡,展厅也是开展历史文化教育的载体。”
近年来,仪征十分注重对大码头区域文化遗存的抢救保护工作,目前,已经编制南门大码头片区文物保护规划。(扬州日报通讯员赵明茗记者赵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