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4657.html今年55岁的汪向荣,是原仪征日报总编,作家、诗人。尽管不是土生土长的仪征人,却对仪征大码头的遗存文化保护奔波了20年,只为多给大码头留下更多的文化和遗存资料,随着码头遗址的出土,如何保护和发扬好大码头江河文化,成了汪向荣坚定的执着。20年前他迷上南门大码头“20年前,我到仪征工作,对老街遍布的大码头喜欢上了。”汪向荣说,南门水系发达,大码头的区域也比较大,当时他常去大码头,找居住在当地几十年的居民聊聊往年的大码头印象。汪向荣说,通过居民的回忆,他会梳理出哪里还有古宅,哪里还有古井,哪里还有古树……然后根据居民回忆的区域去寻找,还在的,赶紧拍下作为资料留存,已不在的,也会标注下来,留下当时的景象。“城市发展快,居民生活好了,对宅子这翻修那改善,一些老宅就这么不老了。”汪向荣称,一些古巷老印记、老石街、小码头就这么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不复存在,一些当年的照片也就成了城市变迁中的“孤影”。大码头区域中的老宅分布,街巷长短,随着汪向荣对南门大码头区域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