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兵,供电公司配电班班长。他先后荣获全国电力行业、江苏省、省公司QC奖,他研制的“电缆弯曲工具”、“杆上式起调支架”和“充电式电缆剥削器”填补了行业空白,并六获国家专利,年江苏省电力公司命名“林晓兵技师工作室”。
颁奖词:他有着最平凡的岗位,却描绘着最不凡的人生。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用自己不懈的创造和努力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道理——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年仪征好人获奖者林晓兵
(名片:敬业创新)
林晓兵,年出生,仪征市供电公司员工。年度“仪征好人”。
部队转业的林晓兵始终保持党员本色,在供电公司,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无论在电杆上接线搭线,还是关上门搞实验,他都敢为人先,不怕吃苦。他把家当成“第二车间”,全身心投入工作,用成绩证明自己,也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谛。他六获国家专利,获全国电力行业、江苏省、省公司QC奖,研制的“电缆弯曲工具”、“杆上式起调支架”和“充电式电缆剥削器”填补了行业空白,年江苏省电力公司命名“林晓兵技师工作室”。
有人说,他是施工抢修中的“急先锋”;有人说,他是领导同事眼中的“林教头”;有人说,他是在自家车库中办起实验室的“发明家”。他就是脱下军装不改本色的优秀共产党员,仪征市供电公司配电班班长林晓兵。
别看岁数不大,可林晓兵却是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老党员”。多年来,他干过学徒工、爬过电线杆,还当上了班长。虽然工作岗位不断变化,但在他身上始终不变的是军人的特有素质,是一名新时期国家电网人对同事的真、对工作的爱、对家人的情。
年6月下旬,天气时雨时晴,闷热难当。日近晌午,一根10千伏电缆正在穿越道路。突然,电缆象被念了“紧箍咒”,无论怎么推、怎么拉,就是不动弹。“一定有什么地方卡住了!”进退两难之际,林晓兵急忙示意停工,等到探洞挖出了一个大窟窿,这才明白,原来地下有个废弃的化粪池,管道经过时被水泥砖块挤压变形,将电缆卡在了里面。
化粪池张着黑黑的大口,就像随时要吞噬什么。一名班组成员走近洞口,想一探究竟。这时,旁边伸出的一只手一把拦住了他。“下面情况不明,我技术好、身体棒,让我先来。”说着,林晓兵深吸一口气,抢先进入下到空气污浊的化粪池中。时值梅雨季节,黑乎乎的粪水溅起,淹过膝盖,林晓兵好几次都差点呕吐出来。
抢修过程漫长而艰苦。为了大家的健康,每隔一段时间,林晓兵总催促队友轮换休息,他却在池中一站就是4个小时。终于,电缆又开始慢慢移动,此时,林晓兵已双腿红肿,再也没有力气爬回到地面上。
身边的领导和同事们清楚记得,这些年,林晓兵参与完成的大小工程不下三百个,带队抢修的次数多的记不清,可每当遇到极难险重任务时,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党员我先上!”
作为退伍军人,林晓兵没有机会踏进大学的校门。但工作中,他爱学习,爱动脑,敢于创新,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机械知识不懂,他上网搜集大量资料;电路理论不会,便经常跑书店向专业书籍请教。这一来二去,还真就摸出了点门道。
年,林晓兵搬了新房。一进家门,他便忙活起来。只见砂轮机、电钻、焊枪,一样样往家里搬,不出一个月,他愣是把车库改造成了工作房。从此,只要一下班,林晓兵便乐呵呵地猫进车库,叮叮当当奏起了钻、钳、铣、刨交响曲。时间一长,邻居们不乐意了,纷纷找到他爱人一问究竟。“你家先生不是在供电公司工作吗,还干第二职业,是不是在家里开个小工厂?”“那是他的实验室,他就是这种人,平时不好烟不好酒,就是好个小发明、小创造。”爱人曾晓敏“无奈”地笑了。打那后,为了减少噪声,林晓兵总是抓紧时间,尽量在晚上9点前完成加工活。同时,他还通过帮助维修电器、线路,甚至请大家吃饭,逐渐赢得了邻居的理解。久而久之,邻里之间处得像家人一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来,林晓兵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全国电力行业、江苏省、省公司QC奖都有斩获,他研制的“电缆弯曲工具”、“杆上式起调支架”和“充电式电缆剥削器”填补了行业空白,并两获国家专利。年,以他个人命名的“林晓兵技师工作室”批准挂牌,从此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开始追逐新的梦想。
曾经有人说,林晓兵不光能吃苦、懂发明、会创造,近年来,他多次参加专业竞赛,没有一次不拿奖,是技能赛场上的“常青树”。
年,林晓兵代表省公司参加了全国比武,获得“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接下来的三年,他受命担当农电技能教练,为扬州两夺省公司团体第二,一获团体第三。年,他作为教练和队员,再次参加全省配电线路工技能竞赛,并力夺个人第三的好成绩。
其实,了解林晓兵的都知道,他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什么专业背景,但在荣誉和光环的背后,有的是他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近乎无情,是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是刻苦钻研、进取不息的钉子精神。
然而,无情未必真好汉。近几年,每到清明节,林晓兵总是早早来到仪征市北郊墓园,在一座墓碑前摆上鲜花,用心擦拭,深情凝望一位老人的照片,久久不愿离去。那是年8月,岳父病危,这时他正带队冲次省公司农电配电线路工技能大赛。弥留之际,家人问老人还有什么愿望。“晓兵在哪里”老人转头望着远方,脸上显露出焦急的神情。家人知道老人平时最疼这个女婿,于是将电话打到了连云港。赛期临近,为集体荣誉,赛场离不开他,队员更离不开他!林晓兵满含愧疚作出了决定。竞赛结束,林晓兵带着全省团体第二的好成绩来到岳父的床前。看着风尘仆仆的女婿,老人开心地笑了,眼中闪动着心满意足的泪光,时隔不久,便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雨洗礼不改男儿情怀。林晓兵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一个刚毅的人,一个将人生梦想完全融入国网绿鲜亮之中的人,他对铁塔银线有着非同寻常的挚爱,年轻的他以激情飞扬的英姿展露出独特的人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