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 万树垂杨绕岸栽。 野店酒香帆尽落, 寒塘渔散鹭初回。 晓风残月屯田墓, 零露浮云魏帝台。 此夕临江动离思, 白沙亭畔笛声哀。
鸣谢单位麋记活水鱼特色餐厅
仪征广源汽修
桃花美丽新城桃坞
尊爵婚车
泰州技术大师
仪征市(县级市)坐落于长江北岸,东距扬州30公里,西离省城南京70公里(按原老宁扬公路里程)。隶属扬州或扬州代管。历史上小有名气与美誉。
仿古石坊,位于仪城河北景观带西头。
地名、区划变动多富传奇色彩
仪征历史上行政区域、地名、隶属等多有变动,真正建城是北宋初。史料记载:宋乾德二年()“升迎銮镇为建安军”,始“筑城一千一百六十丈”。至此历史上仪征无论怎样变动,其治所一直未变。仪征可谓是一座真正的千年古城。
古时长江冲积、淤积一块泛着银白色的沙洲,在有人类进入垦植、繁衍生息后渐渐形成村落、集镇,此地也就有了白沙村、白沙镇之名。顺义四年(),杨溥(五代十国吴国君主)到白沙检阅水师,为纪念此事把白沙镇改称迎銮镇。宋初,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元年()命部属在迎銮镇训练水师,准备攻打南唐。南唐唐主惧威,命儿子来降。赵匡胤觉得迎銮镇是吉祥之地,于是将迎銮镇升为建安军(与州同级)。大中祥符六年(),司天台(相当于国家天文台)言:“建安军西小山有王气,可以镕铸圣像。”宋真宗便命在此塑太祖、太宗像。因仪容逼真,龙颜大悦,遂下旨:“建安军升为真州,镕范之地(即塑像之地)建为仪真观”。徵宗政和七年(),为纪念昔年铸像之事,朝廷赐真州以郡名曰“仪真”,这是“仪真”作为郡城地名的开始。南宋、元延用真州,明初废真州为仪真县,清袭明。清雍正年间,为避胤禛的讳,改名仪征。清末避溥仪的讳,改称扬子县,辛亥革命成功,恢复仪征县。
古代仪征这片区域汉前为广陵县地,汉武帝时(前)分广陵、江都县地置舆县,是为今仪征境内出现县级政区建置之始。唐时为扬子县,南唐称永贞县,宋改回扬子县。仪征升为建安军后,扬子县、六合县先后附之,归其管辖。迎銮为镇,入宋后升军、升州,与扬州平级。当年的上级成了治下,上级的上级成了平级。历史上仪征的发展变化及兴衰,说到底与当时的地理优势与盐运、漕运密不可分。
位于市中心的明代鼓楼,为江苏省现存三大鼓楼之一。仪征为数不多的古建之一。
漕运、盐运成就了仪征的繁荣兴盛
一个国家或王朝创立、维系、发展和壮大的物质基础靠什么?最基本的二样:粮和钱,而盐税往往在朝廷财政收入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邗沟、古运河的兴建,漕运、盐运的好处都落在扬州头上。东晋永和年间(~)长江主河道南移,扬州入江水道水断,向西开渠六十里,此渠就是今天仪(仪征)扬(扬州)运河。此时仪征水运的地理优势突显。
仪征作为淮盐中转的重要港口,史料有明确记载的是从唐代开始。淮南盐在这里集散,江南诸省上缴的税谷经长江运抵后再由这里转运,仪征已成为淮盐和漕粮的重要港口及仓储、交易场所。真州作为两淮、江浙诸路盐粮等主要货物集散地,已取代隋唐时扬州的地位,商税收入之多“不可思议”。超过当时的苏州、南京和扬州。
北宋是古代仪征发展的重要时期。真州,江河交汇,漕运枢纽,又是州府所在地,逐渐成为江淮一带的繁华富庶之地,鼎盛一时。天圣七年()设转运仓,淮盐和南方漕粮由此转运,真州成为盐、漕中转枢纽。据载,宋时,单是粮食,年运输量占全国漕运总量的四分之三,享有“真州转运半天下”之美誉。宋代刘宰“仪真来往几经秋,风物淮南第一洲”的诗句,常常出现在当今介绍仪征的文章中给自己贴粉,但不管怎样也算是古仪征作为宋代南北水路贸易中心,淮南东路的经济中心的真实写照。南宋时,第一个中央专卖机构就设在真州。真州设有卖钞库,每年发行“真钞”15万,占全国盐钞的四分之一。可见仪征对中央财政的作用举足轻重。
明清时,仪征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大批富商特别是盐商纷纷来此置业、造园、园林兴盛,仪征当时成为与扬州、苏州齐名的园林城市。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有关真州、仪真的诗文不少,除了上面提及的宋代刘宰的《送邵监酒》外,宋代欧阳修的《东园记》(比《醉翁亭记》差太多),清代诗人王士祯的《真州绝句》等,常为后人津津乐道。
南宋时,仪征成为抗金战场,遭受严重破坏。清道光年间,试行票盐制,在各盐场设立引店,任由商人自由购买贩运,仪征自此不再是盐运必经之地。太平天国时期间,南京附近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交战的主战场,仪征在战火中几经废墟。咸丰十年(),仪征城区延续了千年的淮盐中转终告结束。曾经作为淮盐中转的重要港口,与漕运、盐运相始终,成就了仪征历史的辉煌。
今非昔比,历史小城何时再辉煌
上世纪80年代,笔者被分配至仪征。看着分配通知书上“仪征”二字就懵了,这是什么鬼?想当年,笔者自认还是有点小才,读过两本书,平时无事也翻翻地图册什么的。江苏7大地区、省辖7市等那是倒背如流,苏锡常镇宁那也是光顾过的。可仪征是哪、在哪?一点印象都没有……,扒了地图才确定了地方。
真州镇,仪征县的城关镇,据说人口不过5万。第一次进城,感觉这县城也忒小了。主要商店集中在鼓楼附近及国庆路与人民街十字交汇路口,也就多米吧。当时扬州地区2市9县里,仪征是最小的县。除古长江遗留下了一点砂石外,没有什么资源,人口又少。30多年过去了,仪征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全国最大化纤生产基地、30万辆整车厂,其它好象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了。托仪征化纤的福,年撤县设市,在江苏比较早的进入了县级市行列。即便如此,依笔者的观点,仪征在目前全国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里真的不算多有名。与历史之鼎盛时期相比真可谓有着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小城?笑谈、笑谈。
青山依旧在,腾飞会有时。就让我们怀揣梦想,祝仪征明天会更美好吧。
仪征抖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