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北侧或者说真州路周边的地方,相较于老城区,应该是紧接着老城区之后仪征城市发展的方向了,这个方位相较于老城区的南门,被被称为北门。我曾经见过地图上标记,真州路也是一条国道,或者起码是个省道,这里曾经是南京和扬州之间的一条主干道,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内道路,和其他的城市道路没有了区别。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些标志性的企业,像曾经的上海汇众,现在该工厂已经被破除,改成房产开发了。存在多年的汽车站也已停用,而新的汽车站现在建在滨江新城,处于S和真州东路交叉口,已然成为所谓综合枢纽,后期可能接入宁扬城际。其实,我对老的仪征汽车站印象不好,不是车站老旧,而是其入口的整个造型,给人一种不安全感,感觉很不好。我曾在这一片区生活过一段时间,刚结婚的时候,我和我的老婆便生活在大西生活区,这里是一个老旧小区,却是很有生活气息,南门出口的地方每天都会有卖菜、卖水果的小贩,北门的烧饼和牛肉饼是我很喜欢吃的小吃,现在卖烧饼和牛肉饼的摊位依然还在,如有机会路过,希望再次品尝。大西生活区西侧有个小公园,公园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我很喜欢这里,每每晚饭之后,我们都会到这里玩耍。这里的园中小路比池塘里水面高不了多少,人走在小路中间,感觉周边被水环绕,如果赶上个蓝天白云,真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好地方。我们在这里生活了有两年的时间,直到后来我们的新房装修好后,便搬离的这里。我一直很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往东行,跨过石桥河,便来到了仪征的滨江新城,这里是仪征近10年城建发展的重心。我刚来仪征的时候,这里除了五一和红旗拆迁安置房,以及其他的一些老小区,什么都没有。现在这里有了公园、学校、商品房、宝能广场,公交站台也有了挡雨棚,已然是一座新城了。现在这里几乎每一寸土地都已经利用或是规划了。我之前看过一个新闻,当地政府在做规划时,尽量将增量放在了这个滨江新城。在这座新城里,我比较喜欢东园的环境,东园是根据历史上存在的园林而建立的公园。当地政府围绕着石桥河、仪扬河构建了一个绿色带。在这个公园里,曾经存在的一些古代建筑被复刻出来,没来过的人还会以为这些一直存在呢。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做同样的事情——还原历史。这样会让城市更具有历史底蕴,虽然有时候想想这些都是重建的,没有什么历史味道,但回过头来看,这不也是一种保护历史的最好方式么?让曾经消失的东西再次还原,让人可以触手可及,而不是只是存在于文字纸张中。女儿很喜欢在东园西侧的池塘里喂小鱼,这池塘里的鱼也是越发的多,每每看到有人来,都会朝你游来。东园里有座城市书房。城市书房的概念很好,这在扬州地区有很多。当下读书、读纸质书籍的人越来越少,我有时候觉得上学读书不是真正的读书,真正的读书是源于内心,而不是源于外在压力,读书就好比一日三餐不可或缺,因为那是心灵的食粮。东园的东侧有座“彩虹桥”,算是东区的一个标志了,这座桥的配色和三湾公园剪纸桥的配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似突兀,实则与周围环境配合的恰到好处,犹如花丛中之红色花朵。写到这里,仪征城区大概的内容也就这么多了,这是个小城。城市人口不足60万,相比于北方一些县市,动辄百万人口,确是个小城市,我也在想,按照现在的人口发展趋势,这里的人口也不会再大幅度的增加了,甚至可能一定程度上萎缩。我很喜欢小城市,不会感到拥挤,不需要排很长的队伍,是个适合生活的地方。说到人,我再讲讲这里的方言吧,江苏的方言大概可以三个主要区域,南方的吴语,中间的江淮官话,以及北方的中原官话。仪征处于江淮之间,是典型说江淮官话的城市,这里的语言对我这个说着中原官话的人没什么太大难度。(完)会飞的小鱼儿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