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巫晨
扬子公园就在仪征老城区西门外,俗称老虎山公园,县志上有西门外“老虎山”的地名,可见这个俗称是有根据的。
笔者年到仪征工作,西门外并没有看到什么山,最多是相对较高的土墩子罢了,相反,看到的是大片的藕塘,荷花多数是白色的,观赏性一般,从城河边向北一直延伸到党校,好大的一片,后来被裁为三截:扬子公园、荷花塘、体育场。
笔者当时在县政府办公室当秘书,有幸在研究建设老虎山公园的县长办公会上做会议记录,周天福县长看了园林部门提交的规划,表示肯定,还表扬说有点杭州西湖的味道。分管农林的张炳武副县长提议,西门外喜童坟比较有名气,建公园时尽量恢复起来。
公园建成后,可能是觉得“老虎山”土气,也可能觉得使用隋唐时期就有的“扬子”更能体现仪征的底蕴,正式定名为扬子公园。
扬子公园曾经收费的,我记得是两块钱,那时候市区没有公园,市民游玩骑车去化纤或东门大闸,扬子公园填补了空白,但是两块钱就将大伙儿挡在了门外。
扬子公园北侧曾经有革命烈士墓和事迹陈列馆,西侧大白果树下有卡丁车游乐场,后来拆围墙、建博物馆、图书馆和博览家小区时,都搬走了。
扬子公园如今已算在市中心了,被赋予了很多功能,游泳馆、动物园、游船,还有百只野猫。笔者住阳光小区和镜湖花园时,经常去公园散步,所以本篇算不上探访,据说公园基建时曾挖到不少圆石球,估计是古代西门城墙上守城用的炮弹,可惜笔者没见过,博物馆里陈列的是东门水门出土的石炮弹,可供参考。公园有些景点,窃以为是值得说说的。
宋代水闸遗址
公园东大门外的广场,有一处用钢架玻璃保护起来的遗址,说明牌全文:
宋代水闸遗址
仪征市一座以水而兴的城市。据《隆庆仪真县志》记载,仪征最早出现水闸是在宋代。通过考古发现,人民街宋代水闸遗址地处宋代西城墙位置,叠压于宋代真州城西城墙墙基之下,有石质和木质水闸各一座。此座水闸在文献中并无记载,从规模和构筑方式来看,应属于调节水位的简易节水闸,并非用于船运。
石质水闸已残,残长约9.2米,平面略呈长方形,由闸墙、闸门等构成,水流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闸门又称金门,发现时已经倒塌,仅存一根门柱,门柱残高约1.34、宽约0.37、厚约0.38米。门柱呈凹字形,凹口宽0.11米,推测闸板厚约11厘米。门槛为条石,残长约1.3米,宽约0.37米,高度不详。闸墙为石块垒砌,部分石块经过加工,还有大量扁平状石块垒砌。河道内宽约2.4米,残高0.55米。河道底部零星铺设有碎石块。石质水闸周边的木桩呈南北向有序排列,推测是南宋时期修筑真州城时钉入地下,以起到巩固城墙基础的作用。木质水闸位于石质水闸西侧,南北方向。保存较差,长度不详,残宽1.7米,仅存东侧立柱,直径0.2、残高1.1米。闸道内平铺两层木板,木板间用榫卯结构相接,上层木板厚0.05米,下层木板厚0.2米。
人民街宋代水闸遗址的发现,为我们了解仪征境内的古代水闸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仪征古代水系的变迁、水工建筑的修筑历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非常疑惑地想还原这个场景,遗址所处的位置是宋代西城墙,这个位置是北宋建安军城、真州州城的西城墙,南宋修建西翼城时这里并非新建。城墙下的水闸也许是北宋之前唐、五代时期白沙镇、迎銮镇的水利设施,北宋乾德二年()修筑建安军城时,对迎銮镇原有水系进行了整治,西城墙一带的水系部分功能废弃;亦或五代时期该水闸已经淹没在地下,北宋建城墙时并不知道下面有水闸设施。顺便说一句,这个遗址是年春天被发现的。
盛成雕塑
扬子公园东大门门口建了个牌坊,应该是近两年的新作,上面没有题字。牌坊南侧是仪征市文化馆,内有“忆明珠诗文书画陈列馆”,陈列馆年落成。忆明珠(赵俊瑞,-),山东莱阳人,著名作家,下放仪征28年,曾任仪征文化馆副馆长。
过了牌坊就进入公园了,这是一个广场,晚上有好多小孩在这里玩滑板溜旱冰,经常搞活动有演出,因有盛成雕塑,所以就叫盛成广场,盛成先生的坐像雕塑坐西朝东、面向大门(撰写此文时,笔者记不清盛成面朝东还是朝西,特于年8月29日专程去了一趟扬子公园),下面有“吴为山敬塑”落款,雕塑身后是一本大书摊开的造型,背面雕刻着法国骑士勋章和解说词,解说词为:
盛成(.2.6-.12.26),江苏仪征人。国际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爱国归侨。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获得者,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一级教授。
这个雕塑是当代著名雕塑家吴为山的作品,据说鼓楼东路城河边一组抬盐八人群雕也是他的大作。盛成是仪征名人,其《我的母亲》用法文出版,法国文豪瓦乃里作序,轰动文坛,盛成是中法文化交流使者,事迹参看笔者探访记真州《盛氏故居》和青山《盛氏家族墓》。
奎光楼
在公园西部的小山北侧,有异地复建的奎光楼。奎光楼本是县学东南方向上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倡建者为欧阳修裔孙、知县欧阳照,“修学宫,建文昌阁于巽方,匾曰‘奎光’”。可见奎光楼原来应该叫文昌阁的,保佑学业昌盛,上世纪七十年代因年久失修,复建到扬子公园内,只能说是保留一个记忆,其文昌风水功能,因离新老仪中都很远,照不到了。
抚波榭
在盛成广场的湖对面,建有一组亲水亭台,主建筑叫抚波榭,里面做了古琴活动室,满雅的。旁边的长廊名叫“好人长廊”,里面是当年被评选为“仪征好人”的先进事迹展板。笔者是年的仪征好人,曾经在长廊展示过。年2月9日正月十三,扬子公园有灯谜活动,我去看热闹,拍拍新建的水榭夜景,并在长廊看到了上月网友告诉我的“历届仪征好人事迹展板”,很高兴拍照留念。
展板内容分为简介、颁奖名片、颁奖词三部分:
简介:巫晨,仪征网络文明的守望者,原市政府办副主任、热线办主任。工作上,他是一名勤廉称职的正科职干部,仪征市热线办工作四次荣获全国第一;生活中,他是一名开明乐天的网络达人,十多年来,他用宽厚正直,守望和引领着仪征网络文明的每一步前行。
颁奖名片:务实创新。
颁奖词:也许我们很难把微博达人秀冠军与一名正科级干部联系在一起,可他却用自己的朴实和努力在党委政府与网民之间架起了一条沟通的桥梁,诠释出一个当代公务员的全新形象,干得出色、活得本色。
颁奖词中提到的“微博达人秀冠军”,是笔者年参加扬州首届微博达人秀比赛,海选、初选入围、32进16、快跑看扬州、才艺比拼,一路过关斩将,5月28日-6月25日,获总决赛冠军,是献给自己50岁的最好礼物。
盛白沙烈士纪念碑
扬子公园内的盛白沙烈士纪念碑,坐落在湖西山包上,抚波榭西侧,奎光楼东南过桥可达。从碑山正面(南面)拾级而上,可看见纪念碑从绿荫之中逐渐显露出来,碑前有仪征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所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时间是年12月。纪念碑旁有十二只石墩,铁链维系,保护纪念碑,纪念碑正面是赵朴初题写“盛白沙烈士纪念碑”,下面是市保碑,全文:“仪征市文物保护单位,盛白沙烈士纪念碑,时代:年,年6月仪征市人民政府公布,仪征市人民政府立。”侧面是海军的大铁锚浮雕,背面是周谷城撰写的碑文,全文:“盛延祺,字白沙,江苏仪征人,一八九四年一月三十日生。少习海军加入同盟会,矢忠革命,参与护法之役,一九二二年四月奉孙公中山命密组敢死队整肃海军,六月陈炯明叛,白沙躬冒炮火,护送孙公登永丰舰,痛创叛军。嗣受任驻汕头海军舰队指挥兼肇和舰舰长,力击诸敌,迎孙公回粤主政,厥功甚伟。旋海军司令温树德阴谋北叛,竟收买宵小,于一九二三年四月十五日,在肇和舰上肇乱,白沙遇刺殉难。孙大元帅令追赠海军中将。一九八五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一九九三年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撰,仪征市人民政府立,李圣和书。”
碑额是用琉璃瓦做的庑殿顶。
洪军主编的《盛氏三杰》一书中,收录了盛白沙烈士相关照片,其中有年民政部颁发的盛白沙烈士证书和叶飞副委员长题写的“白沙亭”手迹,也有扬子公园内纪念碑的内容。
《风流宛在:扬州文物保护单位图录》云:盛白沙烈士纪念碑位于仪征市扬子公园内南侧。年,中共仪征市委和市政府于盛白沙烈士诞生周年、牺牲70周年之际,在此兴建了“盛白沙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碑名由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碑文由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先生撰写,著名女书法家李圣和书,安徽名刻手刘德勋镌刻。纪念碑宽3米、高6米。碑身用大理石砌成,刻有碑文的部分为汉白玉质地,碑额用红色琉璃瓦砌成庑殿顶。
盛白沙烈士纪念碑,赵朴初题,周谷城文,李圣和书,可谓“三绝”碑,现为仪征市文物保护单位。关于盛白沙的详情,参阅探访记月塘《盛白沙墓》。
老虎山
关于老虎山地名,县志上有两处提及。
一是记载“毘卢庵”时云:“有二。一在八字桥南。一在西门外,老虎山左米市。徽籍典商吴永隆建,后渐倾圯。乾隆丙子岁,曾孙志高继葺,规制重新。”
二是记载“贞女李氏五人”,邑诸生李光焘祖姑母生。明朝嘉靖年间时,倭寇迫近仪真城下,她们担心被倭寇劫掠,为保持贞洁,彼此励以大义,同室自尽。葬于先人李世基、李锦墓侧。墓在城西老虎山半姑庵前,李氏族人,春、秋展拜不衰,多年来,墓碑已经换了几次,今只存“姑之墓”三字。
西门外的老虎山,有老虎吗?还真有!县志记载了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有四次虎情,分别出现在东郊、北郊、西郊、东门外,其中康熙十七年()秋,天宁寺浮图灾,有虎至西郊,伤人,游击梁率兵毙之。
喜童坟
仪征民间有《真州道情》,其中描绘西门的唱词曰:出西门,是荒郊,老虎山,羊肠道,喜童坟前牌坊高,义烈大夫追封号,万年桥口走一遭,人烟稠密真热闹,胥浦桥当年古迹,伍大夫仗剑奔逃。
唱词中的“喜童坟”,就是文初张炳武副县长在县长办公会上提出的“有名气、建议恢复”的古迹。喜童全名叫王喜童,是清代小说《二度梅》及改编戏剧《义仆代主》中的人物。
《二度梅》是清代“惜阴堂主人”的四十回小说,写的是唐朝肃宗年间,梅良玉与陈杏元的曲折爱情故事。其中第十回“梅公子仪征投亲侯知县罪加假婿”:梅良玉的父亲(梅魁,字伯高,官吏部都给事)遭奸相卢杞陷害,王喜童伴少爷梅良玉赴仪征投奔岳父侯鸾,夜宿张家客店,得知侯鸾不仁,恐投亲有失,主仆换装,喜童代良玉前往试探,侯鸾假意认亲,暗锁书房,喜童从更夫口中窃听真情,服毒身亡,县衙抛尸仪征西门外,梅良玉葬之。
该书描述后来梅良玉冒名王喜童逃亡,为梅父好友陈日升收留于陈家为仆。一日,陈见园中盛开之梅被风雨吹落,由此想到好友梅伯高无辜被害,万念俱灰,欲出家为僧,家人劝阻,陈言除非梅开二度,才可息出家之念。良玉感念万端,夜间作文祝告上苍,为陈女杏元发现。次日果然梅开二度,杏元告诸老父,陈遂以杏元许配良玉。其后还有曲折人生,多重磨难,最终梅良玉考取功名,参倒卢杞,复姓封官,梅陈团圆,王喜童被追封为“义烈大夫”。
故事被改编成了京剧、越剧、评剧、潮剧、汉剧、黄梅戏等多种戏剧,年武汉电影制片厂还将汉剧《二度梅》拍成了电影,陈伯华主演。仪征扬剧团也在年左右排演过此剧,可谓影响甚广。仪征西门外喜童坟有牌坊,匾曰“义烈大夫”,成了仪征一处知名景点,外地人来仪征,都要到西门外凭吊这位用自己生命保护主人的义仆。
笔者查阅过一些资料,走访过一些老者,无奈喜童坟建于何时、又毁于何时,均未考得,《真州镇志》云,喜童坟的位置在扬子公园东北角、博物馆附近。
与扬子公园一河之隔的真州镇长江村泰兴组,已经拆迁,这里是明代西园(寤园)美人石遗址,是第一部园林专著《园冶》诞生的地方,我们正在大力呼吁,复建或部分复建寤园,建成园林博物馆或《园冶》纪念馆,让扬子公园和新寤园连成一气,形成仪征又一处人文景观。
巫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