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仪征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园林现在几乎难觅踪迹,但仪征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却勿庸置疑。仪征的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兴衰。
年末,根据卫星地图结合史料记载,发现疑似古扬子县城的东城河和南城河遗存,并猜测,都天庙遗址的东南方向很可能是白沙翠竹江村园。
就在前几日,北京农学院博士王建文一行四人携带《江苏省仪征市清代园林白沙翠竹江村位置及余氏主人的研究》成果,到仪征十二圩办事处和东升村村委会,与仪征相关专家学者探讨了白沙翠竹江村及十二圩地域文化旅游开发事宜。仪征十二圩相关人士透露,今年年底将复原“寸草亭”,同时邀请画家用画笔再现白沙翠竹江村其他景点,助推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
白沙翠竹江村清代仪征园林建设进入鼎盛时期,从康熙至嘉庆年间建有涉园、萧园、怡园、半湾园、厉园、南园、罗园、蒋园、也园、吴园、江村、水香别墅、白沙翠竹江村、因圃、五世读书圃、汪园和朴园共17座园林。从规模和名声来看,以白沙翠竹江村最为有名。
这处园林由来已久,先是三原员氏的别业,后为汪氏之东庄,到康熙中叶始为郑氏所有,经过郑肇新的经营,才成为以十三景著称的郑氏别业。洪嘉植在康熙二十八、九年之间在这里读书时,园中两景,一楼一堂,由他命名。
▼▼▼▼
此时,园子似乎还在兴建中。五年后,当石涛偕友来游时,十三景已经具备,郑肇新已是主人了。石涛为他作画题诗,记下二人的友谊,也使白沙翠竹江村得以传名于后世。根据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卷六《名迹志》记载,在白沙翠竹江村园条目后有“道光三年后频遭水患,今废”,可知此园惜始废于道光年间,并尽毁于清中叶后的咸丰年间战火。
确认园林位置由于在古代文献中这座园林的位置信息、园主信息十分简略,同时缺少遗存下来的实物证据,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不能确定它的位置。仪征文物部门表示,此地并没有考古发掘过,所以,一直没有考古资料佐证白沙翠竹江村的准确位置。
最近几年,王建文一行特意寻访了白沙翠竹江村,并查阅了相关史料,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实地调查,他们基本确定了白沙翠竹江村的位置是在东升村花园组。
复原著名景点“寸草亭”
白沙翠竹江村甚至在中国园林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建议当地利用好这一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旅游文化景点。
▲寸草亭
“寸草亭”是很多人在诗文中提到的白沙翠竹江村中的景点之一。仪征将根据诗文中提到的“寸草亭”的模样和环境,先行复原这一景点,有水榭、亭阁等,力争年底完工。
来源:综合扬州网、人人网,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内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