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记者报道仪征市区的新仪巷62号,可能是仪征仅存的清代民居,然而,墙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拆”字,房顶的瓦已被揭去,小院里堆满了瓦砾。昨晚,记者与仪征市文化局文博科朱科长联系,朱科长表示,他们已对现场初步进行了勘察,并拍下大量图片,目前先让拆迁停下来,下一步准备找专家鉴定,然后按国家文物认定办法进行确认。如果有重大价值、属于文物范畴的,将完整地保护下来。
四合院外观残破
里面破败的窗棂
仪征发现疑似清代四合院正进场拆迁已紧急叫停
记者接到仪征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彭先生的报料后,赶到了仪征。由于前进路拓宽改造,当年位于繁华地段珠市口的这座四合院面临着拆迁的命运,现主人已经搬走,工程队也已进场拆迁。
14日,彭先生发现仪征市这座民宅屋顶已被揭瓦,而且大型挖掘机也进了场,马上向该市文化部门反映,仪征市文化局文博科的同志很快就赶到现场,让拆迁先停了下来。
记者走进院落时,这座房子已只剩下框架,石柱础上的木头已经朽烂,但还是牢固地顶着屋顶和房梁,格子窗棂也完好如初。顶上的七架梁非常粗大,只是顶上已破了洞。屋外老井仍在使用,水清如碧,井栏上的勒痕深深刻在上面。
记者采访了周边的邻居,几位老人介绍,最初的主人家男的姓孔,女的姓鲍,孔姓、鲍姓在仪征都是名门望族。
有7大特点,或为最后一座疑似国民党中将孔庆桂故居
调查后发现
彭先生经过调查,认为这是仪征市老城区内幸存的、最后1幢古代四合院民宅(清代),可能与黄埔军校二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孔庆桂有关。明天,他准备到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档。
彭先生说,该四合院具有7大特点,唯一性、年久性、形状独特性、结构独特性、功能独特性、体现城市肌理记忆性、名人故居的可能性,并且还在城市最重要文化线路上。
从唯一性上看,目前在仪征境内的标准四合院型古建筑仅此一处。而从年久性上看,院子周边全是长青条石,院子中间呈凹形设计,都是石板或整砖铺地平,大量木格窗体现了强烈的清代市井风格。
从形状独特性上看,北边有东厢屋与四合院融为一体,北面无院落,迎街可做生意,而南面四合院做生活区;从结构独特性上看,明间设在西屋而且迎北,中屋做卧室,但从南面院子不能直接进入中屋(一般人家用中屋做中堂),因此,三间大屋都不会有直吹的过堂风。
从功能独特性上看,东西屋迎南边窗子设计成活动对开式,东屋与西屋门对错开门,门关上即可相互隔开成独立单元。此外,这里东墙临巷,北墙临街。根据种种线索推断,这里极有可能与孔庆桂有关。
(信息来源:扬州发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