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没有医治 http://www.t52mall.com/m/
年4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由当代著名诗人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第三编),收录了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40多名革命烈士在生死关头写作的诗歌誓词首,最后一首是《龙华殉难者狱中遗诗》: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
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革命烈士诗抄》(第三编)收录的革命烈士的遗诗,大部分都有作者的姓名和简介,唯独这首诗和另外4首未署名,就是说作者是谁当时已经无法考证了。
但在二个月后,萧三却得知这首《龙华殉难者狱中遗诗》作者的姓名叫张恺帆。
一
张恺帆,原名张昌万,年12月出生,安徽省无为市陡沟镇张家大墩人。他小时候在本村读家塾,后入英国教会办的励志小学读书,年夏考入芜湖民生中学,在该校教员、中共党员李克农、阿英等人的影响下投身革命。年在革命力量遭受严重摧残的情况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无为县担任区委书记、县委委员。
年“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上级党组织多次指示无为县委组织武装暴动。张恺帆认为暴动条件不成熟,被批评为“右倾”,但他坚决服从组织决定,于同年12月参加组织领导六洲暴动。暴动失败后被国民党当局通缉,家产被抄没,家中房屋被夷为平地,仍坚持革命斗争。
年安徽省委被敌人破坏,张恺帆失去了与党组织的一切联系,他就到上海寻找党组织,与中共江苏省委接上了关系后,年2月被任命为中共吴淞区区委书记,11月,刚刚调任中共沪西区区委书记不久的张恺帆,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捕了。
张恺帆被捕后,他编造了一套欺骗敌人的口供:“叫王文乔,安徽省含山县运漕镇人,家里开杂货店,店号王祥兴,民国二十一年(年)到上海,在北狮子林开了一间老虎灶(开水炉),淞沪抗战爆发后回安徽老家,昨晚刚刚到上海,到王厚芳家是为了雇黄包车(王是黄包车夫)。”加之叛徒不认识他,吴淞镇公安局问不出所以然来,就把他押送到上海市公安局继续审讯。
在上海市公安局,面对刑讯恐吓,张恺帆从容应对。因为口供编得严密,4次审问,毫无结果。11月底,张恺帆被解送到上海南郊的龙华镇,关进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
上海龙华看守所是一所国民党屠杀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的血腥屠场,在这里,张恺帆几乎每夜都听到枪声和不屈的口号声。在此期间,他和同狱的难友秘密组织了一个诗社,并戏称‘扪虱社’,常凑在一起联吟唱和,有白话诗,也有旧体诗词。诗社中有的同志认识柔石、殷夫、胡也频等烈士,谈起这些烈士就牺牲在这所监狱的围墙里,牺牲时如何英勇的情况,大家听了都很感动。于是,张恺帆便创作了一首纪念柔石等烈士的诗,把它写在双层铺上铺的墙上,较为隐蔽,故未被敌人发现。就是收录在《革命烈士诗抄》(第三编)中的那首《龙华殉难者狱中遗诗》。
在狱中,敌人先后对张凯帆进行了6次审讯,每次他都冷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坚决不改口供,使敌人无可奈何。狱方给他下的评语是“冥顽不化,不可救药”。
后来。交通员王厚芳在特务的威胁利诱下经不起考验,供出了张恺帆的中共党员身份。
年3月底,张恺帆以“危害民国罪”被判刑5年,移送到上海漕河泾监狱关押。
年10月又被解送到苏州军人监狱,遭到敌人的残酷折磨,又得了伤寒病,张恺帆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在难友共产党员张光天的帮助下活了下来。
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经党中央交涉和斗争,国民党迫于形势释放政治犯,张恺帆才于年8月获释。10月,与党组织恢复联系,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报到,后奉命回家乡任皖中工委委员,并负责巢县的工作。
二
年4月30日,巢县县城沦陷。张恺帆和冯文华等在往大别山护送难民途中,于5月3日在烔汤河动员难民中的18名青年人组建了巢县第一支民众武装,当天开赴西峰庵进行隐蔽训练。
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首战小芙岭,袭击日军3辆驮运物资的车队;再战双庙子,袭击日军运粮车队;之后又在夏阁镇袭击鬼子粮库,夺回被抢的粮食……游击队的神勇,很快在群众中神话般地传颂开来,民众纷纷前来报名入伍。
年6月底,队伍很快发展到多人。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皖中第一个抗日地方武装——巢县黄山抗日游击大队,下辖两个分队,冯文华任大队长,张恺帆任政治委员。
这期间,游击队混进了投机分子曹仁民、靳华堂、昌敦贵以及由他们引进的十几名从南京溃退下来的川兵。这些川兵虽然能打仗,但屡犯纪律,曹仁民等则想利用川兵夺取游击队的领导权。在识破他们的阴谋后,张恺帆和冯文华商量后决定将为首分子曹仁民开除。然而,除害未尽,曹仁民被开除后秘密联系靳华堂、昌敦贵以及川兵,发动叛乱,杀害了二分队队长和指导员后,将张恺帆控制并欲杀害,多亏冯文华及时赶到才脱险。
曹仁民纠集了一百多人四处作恶。张凯帆联系了在和县活动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将叛军歼灭,只有首恶曹仁民逃脱(解放后被镇压)。巢县黄山抗日游击大队在一分队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编入挺进团成为第2营,冯文华任营长,张恺帆任政治教导员。
8月下旬,巢县抗日自卫军司令部成立,爱国民主人士、刚任命的巢县县长马忍言(即冯玉祥将军侄子冯宏谦)任司令,冯文华任副司令。挺进团2营编入巢县抗日自卫军司令部,新四军第四支队8团派吴华夺任营长、张恺帆任政治教导员。这支由中共党员领导的队伍,不仅装备好,而且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群众拥护。队伍组建不久,就在沙石岗、柘皋、蒋家集等地抗击日军取得胜利,显示出较强的战斗力。
然而,巢县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惊动了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不久就传来要将与中共合作较好的马忍言调离的消息。张恺帆、吴华夺及时向新四军作了汇报,建议将这支武装带出巢县。建议被采纳。
年底,在尚未离任的马忍言县长的支持下,对自卫军进行了整顿,将其中老弱者约余人组成第一分队,多名青壮年编成第二、第三分队。新年前夕,留下第一分队,第二、三分队(称巢抗)以拉练为名开赴西大山,随新四军第四支队8团行动。年6月,“巢抗”正式被编为8团1营。从此,“巢抗”正式载入我军基层连队史册,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沿革为解放军74师团1营、70师团1营。
三
巢抗编为八团后,张恺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8团政治处副主任。6月底,部队在回8团途中,发生了金城庙事件。
金城庙是安徽和县境内位于滁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有渡口。国民党第五专区专员李本一与商人合伙买了一批粮食,在渡口上装了十几船欲运到敌占区去贩卖,以牟取暴利。新四军反对“资敌”,派吴华夺率1个连去渡口不准开船,形成僵持。
当时,国共合作在皖东尚未破裂。中共皖东工委委员兼和县县委书记祁式潜写了一封信,信中指示:既不能让粮船开走,也不准发生武装冲突,要通过谈判,据理力争。特别不准发生武装冲突影响统一战线。张恺帆连夜赶到金城庙交了信。吴华夺表示很为难:“不准动武,对方强行开船怎么办?”张恺帆说:“你一定要遵照指示办,尽可能避免武装冲突。”天亮后,李本一的副官来到渡口,要求派个代表去谈判,张恺帆随往,刚走出半华里,埋伏着的李本一部1个团蜂拥而上,3面包围(另一面是滁河)了吴华夺率领的这个连。副官冷不防下了张恺帆的手枪。因为有不准武装冲突和进行谈判的指示,这个连被缴了枪。
事件发生后,上级认为此事有损新四军声誉,给张恺帆以撤职处分。由于当时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较深,又是第一次碰到摩擦事件,没有经验,因而处理不当。当时许多负责同志认为,张恺帆是传达命令遇上突然变故,有一定责任,无多大错误,把这个事件中犯右倾错误的责任都推到恺帆同志一人身上是不公平的。尽管此事在其后数十年间给张恺帆带来了许多麻烦乃至灾难,但他始终坚持由自己一人承担全部责任,表现了张恺帆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承担责任的品德。
新四军第五支队成立后,张恺帆被安排到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任总务科长。不久就升任五支队司令部秘书长。8月,五支队越过津浦铁路向东挺进,转战在扬州、仪征、天长、高邮、盱眙、嘉山、来安、六合广大地区,张恺帆随司令部征战转徙。12月,他作为罗炳辉司令员的代表,化装穿越敌占区,经叶飞部驻地到泰州做国民党军苏鲁皖边游击总指挥李明扬的统战工作,李明扬在北伐战争中曾与罗炳辉同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并肩战斗过,此行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年3月15日,张恺帆任中共来安县委书记兼县政府秘书,实际主持各项工作。4月上旬,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移驻来安县半塔地区。当有人反映张恺帆对反革命活动的镇压过于严厉时,刘少奇说:“我赞成张恺帆同志的做法,乱世用重典!”
年10月以后,张恺帆调任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秘书长兼津浦路东参议会和中共津浦路东区委员会秘书长。年12月任皖中行政公署副主任等,为保障军政供给做出了贡献。年12月任中共皖南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张恺帆任苏皖边区政府秘书长,在淮阴保卫战中参与组织支前。我方主动撤出淮阴后,张恺帆于年3月抵烟台,9月渡渤海至大连。年3月又返回山东,任华野东线兵团前敌委员会秘书长,带一大批干部随时派出接收城市。11月22日碾庄战斗结束后,张恺帆随谭震林去战场处理善后。12月2日徐州解放,他随部队进驻徐州,不久移驻贾汪。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转到地方工作,先后任皖北区党委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合肥市委书记、中共皖北区委秘书长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张恺帆任淮南矿委书记、安徽省委统战部部长、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副主席等。
四
年4月,《革命烈士诗抄》(第三编)出版。6月18日,上海《新民晚报》第6版登载了一篇题为《关于〈龙华殉难者狱中遗诗〉作者》的文章,署名瞿光熙。瞿光熙年在担任绍兴共青团特委书记时被国民党逮捕入狱。
瞿光熙在文中说:“年我被囚于伪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不久被判关在漕河泾监狱,一到狱中,同号的难友就诵读这首吊烈士的诗给我听……当时这首诗的作者王文乔同志,也与我们同禁在一间牢房。”文章说,“王文乔同志即现在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安徽省副省长张恺帆同志。”
瞿文发表不久,萧三写信向张恺帆致歉,说对不起,不知道你就是这首诗的作者。
张恺帆回信说:“我是幸存者,能获烈士称号,当不胜荣幸,何歉之有!”
这位荣幸地获得“烈士”称号的张恺帆,一生大约写了多首诗,有在戎马倥偬中的吟哦,有身陷国民党牢狱的述怀,也有一些感时杂咏。年,他写了一首充满人性良知和共产党人爱民情怀的诗:
建国十年久,黎元尚菜糠。
“五风”吹不禁,惭愧吃公粮。
年下半年和的上半年,中央开始纠正在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运动、大办农田水利建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对生产瞎指挥风。
年的安徽省,“极左”思想盛,加之自然灾害,出现了大饥荒。时任安徽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的张恺帆,听说省内发生了饿死人的情况后,十分着急。这年7月4日,他来到无为县乡村视察,所见所闻惨不忍睹:路上行人没有一个不带拐棍的,公共食堂一概是清水煮青菜、萝卜叶子。他来到石涧镇,看到很多人饿得都起不来了,躺在床上呻吟。有的村民给他下跪,请求给他们一点米吃。
而无为县委主要领导还在向上虚报粮食。
张恺帆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虽然没有权力遏制住全省的巨大灾难,但他竭尽一己之力,拍板下令解散无为全县六千多个食堂,把农民每人每天应得的克口粮真正返还到农民手中,遏制住了饿死人情况的恶化。解散食堂后,对奄奄待毙的无为人民,他又“擅自”作出决定:立即停止粮食调出、立即返还农民的自留地、立即开放农村集市贸易、抓紧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惩治迫害虐待农民和损公肥私的干部、医治生病挨饿的穷苦百姓……张恺帆很快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全家下放农村,他自己被逮捕,政治上被判了死刑,标签是:“混进党內的阶级异己分子。”
年1月,解除看管的张恺帆被任命为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副经理。
年1月,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之后,李葆华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7月20日,省委宣布撤销《关于张恺帆、陆学斌反党联盟的决议》,为他们彻底平反。平反后,张恺帆恢复党内外一切职务。
张恺帆毕生遵守政治道德,重气节、讲操守。他对旧官场留下来的种种恶习,深恶痛绝。他的老战友张劲夫撰文说:“他不是做官的材料,不讲究为官之道,但他是革命的材料。”
年1月,张恺帆当选省政协副主席。年1月后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年1月,任安徽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年离休。
年10月29日,张恺帆在合肥病逝,终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