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人应该这样过端午,别说俺没告诉你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有称端阳节),是中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来历,其说法不一,以纪念屈原的传说居多。在江浙一带,包括我们仪征,端午节多为纪念伍子胥,说是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仪征人每到端午之日都按照传统习俗过节。仪征地处长江下游,盛产芦苇、艾叶、菖蒲等,到了五月许多农副产品已有收获,人们利用端午节一方面纪念伍子胥,一方面尽情享受一番节日美食。因此,仪征人对端午节可谓是乐此不彼。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细数一下,仪征人过端午的习俗。

包粽子

端午习俗

1

清仪征人厉惕斋在《真州竹枝词》(火腿粽)中云:“谁向江头剪碧芦,裹来角黍味膏膄。却愁肉食谋多浅,能到人间益智无。”端午节将至,家家户户忙包粽子。首先在江滩河边选取叶宽鲜嫩的芦苇叶,适时煮之存放清水中浸泡。后备糯米,清水淘洗后,存放适时备用。包时,用粽叶二、三片,裹入糯米,其中分别加入火腿、香肠、鲜肉、枣仁、红豆、蚕豆等馅,包成三角、小脚、斧头等形状,用线包扎,煮熟后食用。仪征在端午节有送节礼的习俗,礼品主要有粽子、绿豆糕、牛奶、水果及烟酒等,孝敬长辈或馈赠亲友。

END

赛龙舟

端午习俗

2

龙舟,是龙型的船,是一种以龙为图腾标志的竞赛船只。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过去,仪征赛龙舟的地点多在天池盐塘、大码头、十二圩江边及内城河。龙舟的特征是表现在龙头龙尾上,装饰华丽,有神楼、神位、旗帜、彩灯、大鼓、铜锣等。比赛前要请龙、祭龙,然后进行竞赛,水手双臂奋力,动作统一、喊声震天,观者倾城往观,河无虚舟。

十二圩的龙舟大而华丽,赛后还在船上即兴表演杂技等节目,用彩绳系短木于船尾,七八岁小孩,双丫髻,红衫绿裤,立短木上演出,有童子拜观音、金鸡独立、鹞子翻身等。十二圩赛龙舟常常要开展夺标活动。即用鸭子、鸭蛋壳、猪符等做标,让选手在水中竞相抢夺,优胜者给予奖励。两岸观者无数,声势浩大。活动结束,龙舟上的水手,游船上的游客放声高歌,自成一调,乘兴而去。

END

备五红

端午习俗

3

端午节,仪征家家户户置办丰盛的菜肴,菜肴中有“五红”之说。“五红”泛指烧黄鱼、烧红烧肉、烧老鹅、烧鳝鱼、粉蒸肉、炒虾子、炒苋菜、拌女儿红萝卜、切咸鸭蛋、凉拌西红柿、喝雄黄酒等。黄鱼是端午节必备,无论贫富皆备之,仪征当地有“当裤子,买黄鱼”之说。

END

佩香囊

端午习俗

4

俗称五月是“毒五月”,仪征各地该月一般不办婚礼等喜庆仪式。五毒,泛指蛇、蜈蚣、蝎子、癞蛤蟆、蜘蛛等。端午节时,百毒齐出,多灾多难,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式预防,躲避五毒之害,买五虎花,佩挂护身灵物。大人给小孩戴虎头帽、披虎头肚兜、穿虎头鞋、戴“百索”(用五彩线扎在颈项、手腕、足腕处,到六月初六才剪掉)等,或给小孩挂上用丁香、木香和白芷等药物装入的香袋,挂五彩丝线勾成的网袋,内装咸鸭蛋。一些妇女儿童要戴一种饰品,就是用船形的纸片,用红绿丝线绑扎,用荞麦穿的须子,民间称为“吊褂子”。

END

悬艾叶

端午习俗

5

端午节是日,仪征家家户户在屋檐口、门框上插艾叶,在佛柜的墙上插菖蒲,象征惩恶避邪,保佑平安。挂菖蒲是源于五月五日午时三刻“魏征斩老龙”的传说。

END

饮雄黄酒

端午习俗

6

雄黄酒是白酒中加入少许雄黄而制成。端午节喝雄黄酒,或在小孩手心、耳朵上点少许,在额头上画“王”字,可驱毒虫,以利健身。喝雄黄酒主要源于《白蛇传》的传说。还有的人家,在端午节,将生姜泡入雄黄酒,串起来晒干,如以后有肚子疼,剪下少许,用开水送服,即刻见效。

END

端午有哪些禁忌?

端午

古人通过内观发现,农历五月时节乃天地交泰、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是为毒月,其中更有九天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被古人称为九毒日,正午时人们不可在阳光直射时外出,谓之“躲午”。乡村民众常将端午节收藏的艾叶用来烧水,供生育后的妇女熏洗,以防治百病。另外,有一点是小编要着重要提醒的,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九毒日最不能做什么?

别说俺没告诉你!

END

品读之后,

愿享同感。

by.看仪征

赞赏

长按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长沙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engshizx.com/yzsms/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