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李名云,仪征市枣林湾学校一名语文老师,同事们都亲切地尊称她为“李老”。54岁的她仍然默默耕耘在教育的第一线,用热情感染周围的同仁,用爱抚育一棵棵幼苗。从教三十多年,她在三尺讲台上用爱心浇灌着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同事的赞许。
“老师,您比妈妈还亲”
李老师班上有个叫徐正勇的学生,父亲因沙矿倒塌而身亡,母亲改嫁而远走他乡,留下他与丧失劳动能力的爷爷奶奶生活,他早上不吃早饭是正常,中午回家也只吃爷爷奶奶早上吃剩的稀饭。因此孩子不写作业、逃学也是常事。李老师接任班主任后,家里孩子有好吃的不忘分给他一些,送给他鞋子、衣服,帮他买学习用品,给他解决学费。引导他要勇敢地面对生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靠自己改变命运。渐渐地,他对生活有了信心,不再逃学,学会了做饭,还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小学毕业那一天,李老师把他带回家,亲手用缝纫机为他做了一条裤子。并与中学联系,反映他家实际困难,请求予以助学照顾。孩子动情地说:“李老师,您比妈妈还亲,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您!”
失去父亲的钱晓丽姐妹,失去母亲的王相红姐妹,孤儿张来宝、王媛媛,留守儿童王甫仪、赵芊芊……这些分别来自单亲家庭、不幸家庭、特殊家庭的孩子,李老师都曾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帮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过年也不忘给他们买小礼品。李老师对他们的爱心也唤起了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孩子们也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他们,有的孩子还把自己的一些衣服、鞋子送给他们,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关爱。
像这样的孩子几乎每届都有,像这样的事例也数不胜数。李老师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母爱般的关怀下学习生活。
平起平坐,做学生的挚友
“工人出了次品可以回炉再造,农民误了季节还可以改种或补种,而教师如果误了孩子的教育和学习,或许就误了孩子的一生”。这是李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李老师就是凭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一丝不苟地工作,默默地耕耘。她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了,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不论什么样的孩子到了她的班中都会神奇地变得文明向上、善思、好学;不管什么样的班级到了她的手中,班风就会正,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会直线上升,这令许多青年教师钦佩不已,他们常疑惑为什么李老师带出的学生如此乖巧顺从?李老师的答案是:平时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找准入手的角度,以便拿到开启他们的心灵、矫正他们行为的金钥匙。
一位学生的父母不和睦到了要离婚的程度,没人过问他的学习与生活,他平时自由散漫,上课调皮捣蛋,课后不写作业,还染上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他升学到李老师班级不久,就从班级图书角一下子偷走了两本书。李老师摸清情况后与他进行了一次深谈,告诉他好品行从小养成,并肯定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告诉他:“你是父母的纽带,只要你成为听话的孩子,父母看到希望,就一定能和好。”孩子一下子兴奋了,承认了以前所犯的错误。此后,李老师又常常协助他做父母的“和事佬”,并适时与家长联系,让父母与老师共同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不但学习勤奋,品行端正了,还学会了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关心集体,最后还真让父母走到了一起。
李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还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在心态上与学生平起平坐,做他们的挚友。
科研显特色
她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时效,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
十几年来,她带的班级在历届成绩检测中都获得优秀。学生在市各类征文活动中多次获奖。她认为要想教好书,必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她每次的教研课和公开课都受到同行和领导以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她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其中《充分发挥作文评价的功能》获江苏省教学论文三等奖,获国合杯优秀教育创新论文教学论文一等奖,还被第五届中国教育家学会作为交流论文。与同事一起进行的《三年级作文教学的研究》课题于去年结题。自己也多次被市团委、少工委评为优秀辅导员,被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年年被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来源:扬州时报
爆料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