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九派新闻」
编者按
为倡导践行《扬州市乡村文明新风十项准则》、“扬州文明有礼二十四条”,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扬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组织开展优秀移风易俗案例征集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征集到案例篇,充分反映了全市各地引导树立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弃恶扬善、诚实守信等文明风尚的经验做法。扬州发布现推出《扬州市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专栏,将部分典型移风易俗案例进行展示,以引导全市各地切实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
近年来,仪征市青山镇坚持以阵地建设为基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志愿服务和群众参与为机制,聚焦乡风文明,聚力乡村振兴,真正让文明实践聚民心、强信心、暖人心、筑同心。
一是党建引领,让文明实践有生气。
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摆在首位,根据“便于管理、易于活动”的原则,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为一体的志愿服务网络,建立镇村两级党员联动志愿服务平台,推广“群众点单,组织接单,志愿者领单”的志愿服务模式,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让党建服务深入一线,真正做到查民情、问民需、分民忧、解民难,让志愿服务在全镇蔚然成风。
二是项目打造,让文明实践有热气。
统筹群团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资源,结合群众需求,充分发掘本地理论宣讲、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特色亮点,打造了“我爱我家”环境治理队、“志愿行动”文明监督队、“自治管理”秩序维护队等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各村、社区结合“三会一课”、党员统一活动日、道德讲堂、“学习强国”等平台,坚持入村、入户、入田间地头的“三入”机制,将党的理论、镇村民情、移风易俗等“大道理”讲成“小故事”,真正让群众听得懂、喜欢听,助力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
三是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有人气。
坚持把居民群众作为文明实践主体,以志愿者为主要力量,把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按照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的要求,不断推动各项活动提质增效。在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从项目需要出发招募党员、青年、教师等各类志愿者,已组建“理论宣讲”、“平安有我”等12支镇级志愿者服务分队和20支村(社区)级志愿服务小队。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余人投入一线,设立党员先锋岗12个,发放宣传海报、宣传手册余份。深入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普法教育等写入村规民约,建立镇、村两级调解网络“坐诊”接访机制,组织志愿者参与调解服务,古湄家苑家事调解室被省司法厅和省妇联联合评为“优秀家事调解室”。以文明家庭、清洁文明户和“青山好人”评选为载体,推动文明实践从社会向家庭、个人的延伸,打通文明实践的最后一站。
作者:凌玲
编辑: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