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近日,省法院围绕审判制度改革、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执行体制机制改革、智慧法院等改革推进落实过程中的重点热点问题,选取全省10家中基层法院经验做法,并印发《江苏法院年司法改革案例选编(二)》,供全省各级法院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参考借鉴。其中,扬州中院《推行执行“全链式一体化”改革探索执源治理执行服务新路径》司法改革案例入选。
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推行执行“全链式一体化”改革
探索执源治理执行服务新路径
年以来,扬州中院紧扣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的目标,在全省率先推行“全链式”执源治理和“一体化”执行服务体系改革,通过链式拓展、链式延伸、链式数字转型方式将执源治理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全局,建立一体化执行管理体制,打造上下融合、左右联动、内外贯通、标本兼治的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新机制,执行工作成效显著:执行“一件事”被省委、省政府纳入扬州自主改革事项清单;1-6月,全市法院4项执行核心指标在全省位次,三项第一,一项第二,结案平均用时65.92天、执行完毕率27.53%、实际执结率47.88%,均居全省首位;“全链式”执源治理和“一体化”执行服务体系改革举措被国家级、省级、市级等20余家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01
依托“一件事”平台,实现左右联动
一是深化府院联动协作。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把执行联动事项纳入执行“一件事”改革,融入政务“一张网”建设。在市委政法委牵头协调下,召开全市层面座谈会3次、对接工作12次,已初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市公安局、自规局、公积金中心等9家协作单位和全市两级法院入驻执行“一件事”平台,构建互通互助、信息共享的线上执行协作体系,有效解决查人找物难、财产处置难等“老大难”问题,改变“联而不动、动而乏力”现象。
二是强化平台集约化建设。依托执行“一件事”平台,切实把散落在协作单位的被执行人财产及线索信息高度整合,实现了查封房产、车辆、股权等高频联动“多件事”合并为“一件事”。同时,借助平台可将协助执行事项网上一键推送至多个部门,实现“线下串联式”向“线上并联式”协同模式转变。“一件事”平台自4月试运行以来,在线查询、控制96次,节省人力人次,协助执行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以上。
三是创新内外管理机制。依托主城区法院综合执行指挥中心,推进执行一体化管理,实现主城区案件统一在中心立案约谈、线上查控、发放文书等,对案件流程节点、督办事项办理、信访案件化解等事项进行实时跟踪监管,对司法网拍、案款发放等事项形成扎口管理,提升执行效率。联动流程全程留痕,平台对办理操作、办理时限全程留痕,事项情况、责任人员全部可溯可查,对于未查收、未反馈事项可短信在线提醒,对超限未完成事项及时标注提醒、系统存档。
02
融入“一张网”共治,推动执源治理
一是主动融入市域治理平台。依托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统筹协调、联动处置、快速响应、智能预警功能,推动解决执行难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协同”转变,构建“执行+微网格”源头治理执行难的扬州模式。截至6月底,全市两级法院新收执行案件数同比下降9.05%,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二是主动引入基层社会力量。借助市县级三级社会治理联动响应机制,将协助执行事项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推送到乡镇指挥中心、网格员,实现联动执行全时响应、高效应答。发挥网格员、村干部熟悉村情民情优势,协助文书送达、协查财产线索、督促自动履行、开展执行宣传,提高执行查控效率,有效执结长期未结案件。截至6月底,市中院长期未结执行案件数同比下降86.36%,环比下降62.5%。
三是主动研判分析数据。借助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大数据智能分析,靠前识别系列案件和涉众型纠纷,以首案执行为参照依据,引领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其他生效法律文书,减少衍生案件。同时,在“1+4”专项行动中,通过研判失信企业数据清单,集中发起“点对点”网络查询,逐一核查相关企业财产状况、经营状态等情况,高效开展失信企业清理。截至6月底,全市法院已帮助家失信企业恢复信用,占失信清单企业数的10.81%,案件退出件,案件处置率达22.34%,居全省前列,上传摸底调查表份。
03
坚持“一体化”发力,实现上下融合
一是加强一个中心建设。6月10日,市委政法委、市域社会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在市中院举行了“执行一件事”平台启动仪式,10家联动单位参加。市中院坚持一体化推进,强化主城区法院执行工作集中管理,把位处主城区的扬州中院以及广陵、邗江、开发区等三家基层法院的指挥中心资源集合起来,完成市中院综合执行指挥中心迭代升级工作。
二是强化一个中心功能。打造集立案登记、材料接转、保全申请、信息查询、司法救助等各项功能为一体,基本覆盖执行工作各个环节,“一条龙、一体化”的执行指挥中心,让当事人“走进一中心、事务一站清”,避免群众“多地跑”“折返跑”。今年以来,在疫情许可的情况下,扬州先后组织了6次集中执行行动,对涉民生、涉金融、涉企业案件开展专项攻坚,加大搜查措施的应用力度,提升网拍成交率,扬州案拍比4.53%,居全省第二位。
三是暂设一个试点运行。本着一体谋划、分步实施原则,从开发区法院先行先试,优化基层执行资源,化解基层案多人少矛盾。同时,市中院通过建立员额法官挂钩基层法院制度,将挂钩基层工作业绩纳入考评,有效解决中院自执案件下沉,案件数量较少,基层法院执行工作质效提升的双重困境。其中,高邮、宝应、开发区、江都、仪征五家法院,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率达到%,其余两家基层法院省内排名同比也大幅上升。
04
推行“一键办”服务,实现便利执行
一是依托数字化提升执行工作便利度。引入“一本通”移动执行终端,一键完成卷宗查阅、证据采集、笔录填写、现场视频上传等工作,随时向当事人展示案件办理情况,当场完成文书制作和电子签名,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市中院针对协助执行事项信息化办理各种应用场景,全面梳理28个类别的常规协助执行事项,编制协助执行单位任务清单,便于协助执行工作有效开展。
二是依靠智能化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上线“扬法e查档”小程序,让当事人足不出户、掌上操作,即可轻松查阅全市法院执行档案,打通便民查档“最后一公里”。研发“扬小e”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可提供24小时无间断电话接听、调解意向初查、执行告知等服务,满足群众需求。
三是建立考核督查机制新模式。创新建立“内外评价”一体化考评机制,在内部指标考核的同时,将代表、委员、当事人对执行工作的外部评价纳入考核内容,确保老百姓有真正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建立专项督查机制。综合治理执行难领导小组办公室参照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相关考核机制,对执行“一件事”的运行进行督察,确保改革规范有序推进。
原标题:《扬州法院一项司法改革案例入选《江苏法院年司法改革案例选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