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江苏法院年司法改革案例选编(二)》,仪征法院案例《打造“大审管”格局助推审判提质增效》入选。
近年来,仪征法院将审判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聚焦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打造全员全链、分段分级、多维多元的“大审管”格局,助推审判提质增效。
01
全员全链抓管理,打好质量提升“组合拳”
一是管理架构衔接互补。组建以员额法官为中心的专业化审判团队,将专业法官会议作为审委会的前置程序,形成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监督管理架构。
二是案件评查常态长效。定期动态调整案件评查小组成员,采取“承办人自查+评查小组评析+分管领导点评”方式,每季度召开发改案件评析会,促进案件评查深分析、细研究、实开展。
三是协同监督全链贯通。建立审判管理部门牵头,纪检督察、司法政务、组织人事联合督导机制,实现办公政务周督办、审判作风月巡查、司法公开季检查,形成全院协同推进执法办案、提升审判质效的“一盘棋”局面。
02
分段分级抓管控,跑出审判效率“加速度”
一是流程节点分段监管。按照“控源头、抓过程、治末端”总体思路,将节点管控嵌入审限管理,实行审判质效日通报、月分析、季评比,联合市总工会开展“作风效能大比武”竞赛活动。
二是审限变更分级把控。将多层次诉讼制度体系转化为审限管理抓手,建立程序变更、审限变更“分级递进”的审批机制,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期限大幅降低。
三是重点案件分类督办。建立超6个月庭长督办、超12个月分管领导包案制度,既抓办案进度又抓定案把关,常态化推进长期未结案件清理工作。
03
多维多元抓解纷,下好办理效果“先手棋”
一是诉源治理智治融合。统筹开展“三官一律进网格”和“调解平台”三进工作,线上试点运行“云解纷”平台,线下设立4个“网格法治驿站”,诉源治理经验做法获扬州市委政法委推广。
二是诉非衔接拓面延线。落实八大类纠纷先行调解,建立金融借款、劳动争议、物业纠纷3个类型化诉调对接机制,推动诉裁衔接服务点在城乡“全覆盖”,“诉前调解+”试点工作被列为“扬州政法重点领域改革创新项目”。
三是释法明理贯穿始终。将司法释明延伸至诉前、诉中、诉后,返聘审判经验丰富的退休法官在诉讼服务中心坐班,引入优秀公益律师、志愿者参与诉前答疑,精心培养25名法官心理咨询师,调解撤诉率、服判息诉率保持良性运行。
原标题:《仪征法院《打造“大审管”格局助推提质增效》入选江苏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