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来了聚焦三农打赢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3月16日,记者从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领域,明确要对标补短板,防疫发展两手抓,巩固成果抓提升、稳产保供促增收、着眼长远强基础,确保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件共包括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扎实补好农村民生短板、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稳定就业、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农村基层治理根基、强化“三农”发展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33条硬核举措。

脱贫攻坚是首要硬任务

探索“江苏特色”有效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年是全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年,在今年的江苏一号文件中,将其作为第一项硬任务。“目前,脱贫成果还不牢固,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的风险仍然存在,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仍较为突出,农村经济薄弱地区的发展基础和生产生活条件还需持续改善。”省委副秘书长赵旻表示,针对这些问题,文件从确保脱贫攻坚质量、稳定脱贫攻坚政策、持续深化产业就业扶贫和探索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关键在于探索建立健全一套具有长效作用的体制机制和相关制度。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要在认真总结四年来各地探索创新有效做法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在苏南、苏中、苏北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分别有针对性地深化试点试验。各地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产业就业、资产收益等开发式扶贫,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贫困监测预警、有效防止返贫、政策兜底保障与动态帮扶相结合等方面的制度机制。

为了防止返贫现象发生,江苏采取了稳政策、强保障、建机制等多举措。“我们继续保持产业就业、‘三保障’、小额信贷等政策稳定,不搞政策急刹车,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今年选派新一届省委帮扶工作队,目前名队员人选已经确定,这几天将陆续派驻到位。”省扶贫办副主任刘文俊表示,对特殊困难群体,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保障政策,做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同时,更好发挥资产收益扶贫在防返贫中的积极作用,对“十三五”期间形成的73.6亿元扶贫资产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低收入农户长期受益。关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目前,已确定昆山市、高淳区、海安市、仪征市、沭阳县、淮阴区6个试点县(市、区),先行开展探索试点。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重点发展8大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

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文件提出要加快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按照“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技术装备精、路径模式新”的要求,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8大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我省乡村产业振兴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同时,开展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强化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努力探索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要坚持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关键一招。深入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改革,对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要落实落细,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确保有力有效向前推进。要善于把多地多方面的成功实践和试点试验成果,组合形成更系统更全面的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的集成效应。”赵旻透露,去年,农业农村部与省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合作框架协议。要以此为契机,结合谋划编制我省‘三农’的‘十四五’规划,开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工作,分区域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切实发挥好探路领航作用。

为了持续增强农户的获得感、幸福感,一号文件还再次明确了年再完成苏北农房改善目标任务。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入镇,鼓励已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和农村住房,研究解决“空关房”“空心村”问题。不仅如此,文件还对“米袋子”“菜篮子”等重点农产品有效供应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必须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全年生猪出栏万头,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关于粮食生产,我省重点强调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鼓励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种足面积,种好吃品种,种绿色放心的粮食,种市场好卖的品种,做到丰收增效增收。”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补充道,前段时间,我省还出台了“新九条”举措,加快生猪恢复生产。

让农村留住和吸引人才

深入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

抓好今年“三农”工作,核心就是要抓好“人、地、钱”三项关键要素。一号文件中,不少措施都提及让农村留住和吸引人才有关“人”的具体内容。比如,在提升农业就业创业能力上,提出要深入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引导推广“定向委培”模式,建设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要在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推动农民工稳定返岗就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乡村产业、鼓励下乡返乡创业、开发更多公益岗位等多种渠道,为农民工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创造更多机会,以多种方式稳定扩大就业确保多渠道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赵旻称。

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宏伟表示,围绕提升就业能力,将扩大培训受益面、加强项目开发和增加培训供给。其中,为了充分调动农民参培积极性,将财政奖补依据扩大到《培训合格证书》,针对农村特殊困难群体落实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政策。围绕提升创业能力,着重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和提高培训实效。其中,采用下乡“直通车”、农民夜校、网络培训等新模式,结合创业培训“进乡村”活动,对农民创业条件和创业风险进行评估,推荐参加针对性创业培训,强化后续跟踪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稳定经营率。

文件还提出要制定出台乡村人才振兴政策意见,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和“新农菁英”培育发展计划,培育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名以上。大力推动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乡贤返乡“四乡”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乡村从业人员结构,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江苏经济报记者朱梦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engshizx.com/yzsmj/11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