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美石、美文、美乐、美图、美一天!
雨花石定义与命名浅析
文/罗宏武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出的命名问题,不是说雨花石能不能叫雨花石的问题。雨花石这个名称,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唯一具有传奇色彩的观赏石名称,不仅现在,今后恐怕也无人能撼动。这里要讨论的是,南京以外其它地方的石头还可不可以叫雨花石?今年3月16日,中国观赏石协会正式下发《关于观赏石石种的命名原则》。“原则”规定:“凡今后发现的同类石种,必须遵循命名在先的原则……不宜重新命名,只在石种名称前冠以产地名称即可。”这似乎使问题得到解决。但究竟哪一类石头才算是雨花石?什么样的石头才配得上叫雨花石?这就涉及到雨花石的定义问题。在拟讨论的问题中,雨花石定义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弄清了雨花石的定义,命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当前雨花石定义与命名存在的问题
自古以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对雨花石作过定义,在回答什么是雨花石的问题上内容各不相同。这里不一一列举,只将刘水、池澄两位先生最具权威性的定义拿来作个分析。
刘水先生是著名的雨花石鉴赏家、收藏家,南京雨花石博物馆顾问。曾任《雨花石报》主编,著述颇丰。《雨花石鉴赏》是他系统地探讨和研究雨花石后,于年9月出版的专著,在赏石界有极大的影响。在这篇著述中,先生列举了关于雨花石定义的三种观点,他个人倾向第三种观点:“认为只有产于南京地区‘雨花台砾石层’的具有观赏价值的砾石叫雨花石。”这样定义:一是很简洁;二是加进了地层的概念(个人认为这点很重要);三是强调了“具有观赏价值”这个特性。但这个定义直接否定了南京以外其它地区命名雨花石的可能性。这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可能是对的,与现在的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对雨花石的特点,定义中唯一强调的是“具有观赏价值”,这也太宽泛。另外,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定义解释,砾石是“粒级介于2-mm的沉积物。”当粗砾粒级达到mm时,是否仍然可以叫做雨花石,笔者认为这也是一个问题。
池澄先生是作家、诗人、雨花石收藏大家。年,他与石友一起成立全国首家赏石协会——南京雨花石协会,并任首任会长。在他的多篇著作中,年出版的《雨花石谱》影响很大。池澄先生在其《雨花石谱》中开宗明义,从雨花石的产地与质地两个方面阐述了雨花石的广义与狭义。
质地的狭义——指卵状的玛瑙、水晶、玉髓、蛋白石及各种具有观赏性的化石。
质地的广义——泛指卵形的彩石、纹理石。
产地的狭义——专指产于南京雨花台的卵形玛瑙、水晶、玉髓、蛋白石及各种具有观赏性的化石、纹理石。
产地广义一:指雨花台以外,南京周围地区如江宁、六合、仪征、江浦、和县等地出产的与雨花台的卵形玛瑙、水晶、玉髓、蛋白石及各种化石、纹理石完全一样的石子。
产地广义二:指雨花台以外、南京周围地区以外扩及长江流域诸多城市所出产的与雨花台卵形玛瑙、水晶、玉髓、蛋白石及各种化石、纹理石完全一样的石子。
池澄先生还认为:“广义一已为广大雨花石爱好者认可,人们已将六合的‘灵岩石’、仪征的‘江石子’、江宁的‘螺子石’统归为雨花石一类。而对这些地区以外的,出产于长江流域其它地区的与雨花石一样的彩色卵石,由于知之甚少,尚没有完全认同,其实,就质而言完全是一回事。广义二的含义为人们所承认,我认为只是个时间问题。”池澄先生对雨花石的定义更全面,更详实,对雨花石的形状(提出了“卵状”、“卵形”的概念)、包含的子石种阐述得更清楚。更为难得的是先生当时就大胆预言:“广义二的含义为人们所承认”“只是个时间问题”。为了阐明这一观点,池澄先生还列举先贤王猩囚的有关论述及自己在外地购买和采集雨花石的过程作为佐证。这实际上就是认可在南京以外的其它地区同样存在雨花石。从问题方面讲,池澄先生的定义过于庞杂,缺乏概念化;“卵状”、“卵形”的概念对石头的大小也不能给人以准确的判断;定义对雨花石包含的子石种无法囊尽,对雨花石出产的特殊地层缺乏必要的交待。
当前,由于缺乏一个准确的、统一的、与雨花石赏石文化发展相适应的雨花石定义,造成了雨花石赏石文化发展中的一些混乱现象。一时间全国各地多处报道发现雨花石,并纷纷以本地地名冠名雨花石。这是否恰当,是否可行,赏石界一直争论不休。究其原因,除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去评审认定外,首要的问题是首先就没有一个准确的判别标准。很多市场上叫卖雨花石,走进去一看,其实只是一些抛光的园林建材用石。还有人公然宣称,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雨花石。凡此种种问题说明,重视、探讨、研究雨花石定义,形成一个统一、科学、适应雨花石赏石形势发展需要的雨花石概念,十分必要。
二、关于怎样定义雨花石的思考
怎样定义雨花石?个人认为,首先应该以多数人认可的南京及周边地区发现的雨花石为研究对象,决不能为顾及其它地区的发现脱离这个对象来谈雨花石定义。但同时也应当考虑到,定义一旦确定,只要符合这个定义的一类石头,不管它出产于哪个地区,按照中国观赏石协会制定的《关于观赏石石种的命名原则》,都可以以产地名称冠名雨花石。其次,大家都知道,雨花石有别于其它很多类型的观赏石,它“姊妹成行”,不是一个单一的石种。我们要定义雨花石,实际上是要总结归纳出一大类石头的个性特征。那么,南京及周边地区发现的雨花石到底具有哪些个性特征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我国第四纪古砾石层中的石头(见《辞海》关于卵石的名词解释)。这种石头常沉积在山麓和山前地带。
2、它是一类个体较小的石头。雨花石爱好者常以“石子”、“江石子”、“螺子石”等相称。地质学上则称之为“卵石”(见《辞海》“卵石”的解释举例)。“天降雨花”的传说同样也很难把这类石头与大石头联系在一起。
3、雨花石包含许多子种,不容忽视的是,在姊妹成行的石头中,赏石者以玛瑙、水晶、玉髓、蛋白石、化石等为主要观赏对象。
4、雨花石正品讲究端圆扁薄,色彩丰富,图案清晰,是极具观赏价值的一大类石头的总称。
根据雨花石的主要特征,同时考虑到一些新的发展状况,这里提出一个个人理解的雨花石定义。雨花石:指最早发现于南京雨花台,产于古砾石层中,以玛瑙、水晶、玉髓、蛋白石、化石等为主要观赏对象的具有观赏价值的彩色卵石。关于这个定义,笔者作以下几个方面的说明:
1、将雨花石定义为“卵石”。这已与前面定义中提到的“砾石”、“卵状”、“卵形”的概念有了很大区别。不仅体现了雨花石水磨度高,光洁端圆的特点,更重要是对雨花石的大小有了比较具体的数字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对卵石的解释是:“岩石经自然风化,水流冲击和摩擦所形成的卵形或接近卵形的石块,表面光滑,直径5-mm……”科技名词定义卵石的粒径为“大于60mm,且小于或等于mm”。把雨花石定义为卵石后,今后凡超过mm的石头,就不能认定为雨花石。
2、强调了玛瑙、水晶、玉髓、蛋白石、化石等几个石种,在雨花石中的代表位置。同时也没有否认这些代表石种以外其它的石头也可以叫雨花石。这样阐述问题的意义在于,但凡今后命名雨花石产地,就可以以发现这些代表石种为主要衡量标准。
3、将雨花石定义为“具有观赏价值的彩色”卵石。强调雨花石的“观赏价值”是十分必要的。雨花石是观赏石的一种,从功用上讲,观赏石的价值主要是它的观赏价值,其经济价值是由它的观赏价值决定的。这就有别于自然界中的一般卵石或建材市场的抛光卵石,它们的主要功用是工程或园林建设用材,并非它的观赏性。强调雨花石为“彩色”卵石,不是说雨花石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或雨花石中包含的各类子石种都必须色彩十分丰富,而是针对这一类石头的整体而言的。雨花石“凡有五色”,被称为“五彩的玉”、“不败之花,不朽之画”,就整体而言,绝对是色彩丰富艳丽的一类美石。这样定义雨花石也与云光说法,“天雨赐花,天厨献食”的美丽传说联系得更紧密。
4、确定了雨花石出产的地层,这也是雨花石与其它很多石种的最大区别之一。如前所述,南京雨花台及周边地区出产的雨花石均富含于我国第四纪古砾石层中。离开地层谈雨花石,这样的“雨花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5、定义首先交待发现雨花石的源头,一是为了说明雨花石名称的由来,二是为了在定义中体现雨花石文化的精髓。因为这些都与最早发现雨花石的地名——南京雨花台有密切联系。
定义同时明确,雨花石“产于古砾石层中”。这里的“古砾石层”,既指雨花台及以外南京周边地区,同时也不排除这些地区以外的其它地区。
三、南京及周边以外地区能否命名雨花石的情况介绍与分析
自南京雨花台发现雨花石之后,周边江宁、六合、仪征、江浦、和县等地出产的同类石种,虽然以前也有不同的名称,但经过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也被广大雨花石爱好者约定俗成的认同归类于雨花石。南京及周边以外地区能否再命名雨花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争论不休。
持反对意见的理由一:“雨花石”这个名称,由“地名+石”两部分组成,“雨花”代表地名雨花台,意为雨花台的石头。他们认为如果再有一个第二地名的介入,会出现一个不伦不类的名称:某地的、雨花台的石头。这实际上就是“雨花台的石头才是雨花石”的观点的理论依据。
这样理解雨花石名称是狭隘的,也是不正确的。雨花石作为一类观赏石的名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机械的任意拆零。名称中的“雨花”不能片面地理解为雨花台地名,“石”也不是雨花台的一般石头或雨花台的全部石头。南京大学李立文教授在《雨花石》一文中阐述雨花石的英译名时就谈及到这个问题。以前雨花石的英译名一般译为“Yuhuastone”(亚运会雨花石展用过的译名)。这里的“Yuhua”表示“雨花”地名的发音,“stone”是石头的统称。外国人看了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雨花石的内涵。李立文教授建议译为“rain-flowerpebble”,这样便可以把“雨花”与“石”作为有机的组成,西方人便能理解“像雨一样落下的‘花石’或‘天雨(成)花’;因降雨而显露出色彩(图案)的石子”。
持反对意见的理由二:只有南京及周边地区雨花石文化历史最长,产出规模最大,发现的精品好石最多,而且至今仍不断有新的发现。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的地方才算是真正的雨花石产地。这种观点所反映的情况是属实的,但就规模和产出问题,比较其它地区,这种情况的存在另有原因。笔者最近几年实地考察了南京地区雨花台、六合、仪征的雨花石产地;报道发现雨花石的三峡地区宜昌、夷陵、宜都;洞庭湖区沅水、澧水尾闾地区和洞庭湖西北部湘鄂边界具有长江古河道沉积地层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南京雨花台地处都市中心,已无雨花石可寻。南京雨花石大量出产于六合、仪征。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形成了特殊的砂卵石产业链。他们把富含雨花石的四纪古砾石层山丘一座座挖掉,用机械注水,冲洗掉泥土,分出砂和各种级别的卵石,然后又用铲车,在原来的山谷中堆起一座座待售的砂卵石小山。在这些挖砂场地,特别是在堆放经过水洗的卵石场地,妇女小孩用蛇皮袋分捡出黑、白等纯色的石英石,送到电动皮桶抛光厂抛光,形成园林建材用石(这也是网上和很多人谬称的“雨花石”)。在这样一个产业链的实施过程中,大量雨花石作为副产品落入捡石人的手中,于是雨花石爱好者就有了绝好的淘宝机会。实地考察的其它几个地区,建材卵石要么用挖泥船在不含雨花石的现代河流中采集,要么用碎石机碎山石代用。而雨花石的发现,主要是水电站、机场、铁路和公路等大型建设的基础填埋,开挖了部分富含雨花石的卵石山。在这些开挖场地,只有雨水冲刷后才能寻到部分雨花石。拖到工地的砂卵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混凝土覆盖,发现雨花石的几率很小
关于南京周边以外地区能否再命名雨花石的问题,个人的观点是肯定的。
首先从理论上讲,其它地区存在同样的地层和同样的石头。据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观赏石基础教程》介绍:“大约在一亿二千五百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早期,长江三峡的宜昌、宜都、枝江等县沉积了一套五龙组砾石层。该层中含有相当数量的蛋白石、玛瑙和石髓质砾石及动植物化石。后经一系列构造运动,使该地区地壳逐步抬升,五龙组砾石层随同整个白垩纪地层隆起成山。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剥蚀、搬运、分选和沉积等地质作用,使该地层支离破碎,而第四纪地层不断获得充足的物质来源,得以形成含三峡石的砾石层。”
其次,从笔者考察的实际情况看,至少在三峡及洞庭湖区,近几年确实发现了不少与南京雨花石一样的石头。其中不乏精品好石。在这些地区,也出现了很多收藏本地雨花石的藏家,仅在荆州、宜昌,拥有大量藏品的藏家就有胡跃进、李帮义、郭再生、杜正在、刘洪进等多人。他们收藏的本地雨花石不仅多次参加过国内的展览,得到国内专家和爱好者广泛认可和好评,有的还参加过出国展出,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在洞庭湖区,收藏洞庭雨花石数量在五千至一万枚的藏者,笔者了解的就有10多人。笔者本人收藏玛瑙等高品质的洞庭雨花石万余枚,部分精品在7年9月号《赏石》杂志作过介绍。这些地区发现的石头就出产地层、石头质地、品类而言,与南京雨花石无异。虽然出于某些原因,目前的出产量还不及南京雨花石,但不可否认,这些地区具有巨大的雨花石藏量。
作者自我介绍:
罗宏武,中国观赏石协会会员,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奇石协会副会长。《宝藏》杂志订阅者。曾在7年9月号《赏石》杂志发表题为《洞庭湖区雨花石分布、形成及特点》一文。《雨花石定义与命名浅析》酝酿很久,文中本不想对大家评头品足,但苦于难以回避,只好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真话。自认为是正反两方面客观公正的,也是充分说理和有理的。本文成稿前,作者曾于7年10月赴南京,向孙大亮局长、池澄先生、马文斌先生等雨花石鉴赏大家当面讨教文中涉及的问题。也作过大量的相关调查研究工作。
大庆观赏石协会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