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耳杯刻写着两个怪字,破解了汉

有句话叫做“贫穷限制了想象”,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这是一句“话糙理不糙”的名言。现代是这样,在古代亦是如此,今天我们要说的正是一个“朱门酒肉臭”的故事,而这段故事的起因却是一件耳杯上的两个“怪”字,究竟是哪两个“怪”字呢?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近日,江苏省仪征市张集乡团山出土了四座汉墓,这四座汉墓是村民们挖土的时候发现的,由于下了一场暴雨,这才让墓室塌陷裸漏出来,汉代的墓葬,历经千年,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地的文物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保护发掘,墓葬中出土了数量可观的珍贵文物。在对文物进行清理和研究后,专家们断定这座墓的年代,应该不晚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四座墓中的墓主人都为女性,显然这四座墓都应该是墓主人江都王的陪葬墓。专家们在墓中还发现了不少件耳杯,第一座墓中出土了八只,第二座墓和第三座墓分别出土四只,第四座墓中也出土四只,只不过相比于前三座墓中的耳杯,后面出土的耳杯的烙印和铭文都已经严重锈蚀。这些耳杯上到底刻着什么字呢?小编这就告诉您,其实这些耳杯可以分为两类,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几乎完全相似,只是一半数量的耳杯的侧方,都刻着“中厨”两个字,而另一半数量的耳杯侧方,则刻着“外厨”二字。对于耳杯上的刻字,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外厨”难道就是外面的厨房吗?为何王府的外面还会有厨房呢?对于这个问题,专家意识到必须要参考古代资料,通过分析和研究才能真正的得出准确答案。“外厨”二字其实在汉墓中早就被发现过,安徽天长纪庄汉墓出土的34方木牍中,编号为JM19D12A的木牍上,就曾提到:“米一石、鸡一只。贱弟方被谨使使者伏地再拜。进孟外厨”。根据学者的研究,认为‘外厨’意指所送之‘米’和‘鸡’皆入谢孟家厨房外面。不过,这些耳杯出土后,专家们却发现“厨房外面”的说法似乎多有偏颇。专家们很快又找到了与“厨”相关的资料,据《艺文类聚》卷七十四所引《古歌》中记载:“东厨具肴膳”。这里所说的“东厨”可能就是厨房的一个类别,“外厨”有没有可能也是汉代某类厨房的一种叫法呢?专家们根据魏晋时期曹植的《娱宾赋》记载证明了这一点,上面写道:“办中厨之丰膳兮,作齐郑之妍倡”。而学者赵幼文的校注为:“中厨即内厨”。这就说明了汉代时的厨房其实是分为两个机构的,一为内厨(中厨),一为外厨。既然有“内厨”和“外厨”之分,那么二者之间肯定会有区别,而这种区别就应该是功能性的区分。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这依然需要从史书资料中寻找答案。《史记·天官书》中认为“厨”的功能为食饮、赏赍和觞客。“甘氏(战国甘德)赞曰:“外厨烹沦鸡羊犬猪,内厨掌天子及后馔食”。换句话说,内厨是负责为天子与皇后提供膳食的御用厨房,而外厨则是“烹牛宰羊且为乐”的大型厨房,负责的是宾客们的饮食,用一句更直白的话表达则应该为:“内厨”是小灶,“外厨”为大锅饭。这种说法在当时是否符合汉代的规制呢?其实这只是皇宫或王府中的正常规制,汉代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让国家经济一度繁荣昌盛,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汉代的贵族们更是奢靡成风。汉武帝在位时期,曾经大肆营建宫殿,其中包括建章宫,明光宫与柏梁台等,耗资十分巨大。正所谓上行下效,在各地出土的汉墓中,其中的金、玉、银等贵重之物数不胜数,间接的表明了当时的汉代贵族们奢侈的生活。在如此奢靡有排场的生活之下,将自己的厨房设置为内厨和外厨,实在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儿”了,这真是有钱就可以随便“任性”了。考古就是这么有意思,它能让古董自己“开口说话”,告诉世人一段被尘封的秘密,而我们要做的,正是用心聆听它的倾诉,以去伪求真的态度去对待这份沉甸甸的历史。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engshizx.com/yzsly/11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