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名城,曾因避溥仪讳更名,如今却

帮助白癜风公益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7/5796518.html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渊之前介绍过徽州改名黄山市的故事,引起读者热议。今天咱们再来聊聊一个因避讳而三次改名,长江下游北岸唯一的自建城以来就城关沿江的历史古城——仪征。说起仪征的第一个名字“真州”,可谓是人尽皆知,号称“风物淮南第一州”。因其身处在扬州、南京、镇江三城中心,长江支流穿城而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它得以在几千年间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西周初年,一位叫做“义阝”的公子被分封在此,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小城。此后在春秋动荡岁月里几经易主,但都保留了这一名字。据史书记载,伍子胥逃楚投吴之时,曾被此地的一条大河拦住去路,幸得渔夫和“浣纱女”相助才得以逃脱,人们遂将他解剑渡江之处称作“胥浦”,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存。汉武帝在位时期,由于它正处于水路交汇处,很快成了交通枢纽,因车马络绎不绝改称“舆县”。到了隋朝,杨广为开凿运河,在沿岸兴建了将近五十座行宫,其中最大的宫殿“扬子宫”就坐落于此,因此得名扬子县。到了五代十国,吴国皇帝出访,特地挑选扬子县白沙镇作为接驾点,此地于是改称迎銮镇。北宋之时,真宗皇帝赵恒虔诚信道,对于道教建设毫不吝啬。大中祥符六年(公元年),地方官员禀报说扬子县境内的二亭山有王气缭绕,赵恒便降旨在此立了个真武塑像,因仪容逼真而赐名为“仪真”。然而到了宋仁宗赵祯登基时,“真”因与“祯”字同音,又主动改回“扬子县”。衣冠南渡后,此地名称复位真州,一句承担了江淮地区的漕盐纲转之责,很快发展为繁荣发达、风光别致的名都。洪武二年,朝廷撤销真州设置仪真县。清朝初期沿袭明制,此时仪真仍为两淮、江南一带有名的繁华富庶之地。雍正元年,为避胤禛之讳,首次改为“仪征”。到了清朝末年,为了避宣统皇帝溥仪的讳,名字绕了一大圈又改回扬子县。辛亥革命成功,“仪征”之名恢复,一直沿用至今,现为扬州市代管县级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engshizx.com/yzsly/112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