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新城下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www.victroncapital.com/

珠金沙河几悲欢

  新城是仪扬运河上的一个点,漕船盐船来往一般都是经过新城到仪征出入长江,宋代以后,历代对仪征入江口多有修缮,在仪征城东南的里河与外河连接处建有五坝,外河上建有四闸,便于控制水位和船舶管理。其实在新城镇上的仪扬运河南岸,建有一座卧虎闸,由闸向南,另有一条通江的人工运河,叫珠金沙河,因为通江距离短、河道直、落差大,再加上江潮起落,水力难以控制,使得这条河水流喘急,行船不便,用一段时间就淤塞,只能作为仪征入江口的补充。看官千万不要忽视这条河,它不仅是仪征入江口的替补,有时候还是主力,太平天国之后,仪征运口彻底淤塞,朝廷将珠金沙河重新疏浚,打通了从新城直接入江的通道,在新的入江口,崛起了新生盐都——十二圩,铸就了中国历史上盐业专营最后的辉煌。

  上一节的插图“《仪真县志》(隆庆申志)元疆域图”中,扬子县城左侧的通江河,就是珠金沙河。

  新城南面原来叫珠金里,这条河因此得名珠金沙河,入江的地方,叫旧港。   南宋德佑二年()二月二十九日,文天祥从元军俘虏营中逃脱来到真州,在真州逗留了三天,留下了《真州清边堂与苗守再成议兴复题苏武忠节图》三首、《真州杂赋》七首、《出真州》十三首等诗篇二十多首。在《真州杂赋》七首中,有这样一首诗:我作珠金沙上游,诸君冠盖渡瓜洲。淮云一片不相隔,南北死生分路头。   其实此时的珠金沙河,已经不是适合游览的繁华所在,因为就在文天祥来真州的上一年,德祐元年()春三月,真州守军为了配合镇江战役,切断了沿江元军的运输线,招致元军报复。元将李庭焚真州军船二百艘,斩守船军众多;四月,元将阿术兵围扬州,六月打援真州军,七月与真州军大战于珠金沙,斩首两千余级。元军胜后,在真州城外大肆搜粮。九月,阿术派张弘范、拔都率千艘兵船再犯珠金沙,珠金沙河沿岸的繁华,被劫掠殆尽。   文天祥离开真州后三个月,真州守军派冯都统率兵两千、战船百艘,奔袭瓜洲,阿术派部将昔里罕、阿塔赤迎战,宋军又败。元军追到珠金沙,缴获宋军战船七十余艘,冯都统等投水殉国。   景炎元年(),阿术再次向珠金沙发起进攻并续攻州城,真州知州苗再成、宗室赵孟锦战死,真州沦陷。   古代仪征建有“忠烈祠”,在胥浦河抗金牺牲的元宗、梁渊、张昭三位将军,在珠金沙抗元牺牲的冯都统,在真州抗元牺牲的苗再成、赵孟锦等皆在其中祭祀。   原先在胥浦河边还建有“三将军庙”,祭祀在胥浦河抗金牺牲的元宗、梁渊、张昭三位将军,真州司法参军刘宰在《庙记》中写道:“三将军以一身之死,易百万众之生,以胥浦跬步之地,为江淮数千里保障。吁!壮矣哉!”后来由于胥浦河涨水,遂将庙迁到真州城东焦家山。为了永远纪念他们,人们将“三将军庙”所在地命名为三将,即今天的新城镇三将村也。   元朝建立后一度依仗海运,但是海运风高浪急损失巨大,只好又重修运河,现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就是在元代郭守敬的设计和指挥下完成的,对应真州这一段,因宋元战争对真州运河有较大破坏,而新城又是扬子县的县城,所以珠金沙河得到了大力疏浚,“泰定元年,珠金沙河淤湮,诏发民丁浚之”。

  明代在珠金沙河入江口的旧港,设置了巡检司,后来巡检司撤销,原址上建成了准提庵。这准提庵也有故事。

  清代仪征大儒阮元在《广陵诗事》卷九中记载:仪邑城外数里准提庵有老梅,康熙末枯去,四十余年复活。花时,古香异常,人目为返魂梅,题咏者甚多。薛蔼人《和罗两峰》(罗两峰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诗云:寂寞春江上,孤标孰与同?幽情何处著?清梦有时空。魂返仍依月,香浮不碍风。横斜常自在,老矣梵王宫。   仪征县志里也介绍:准提庵在旧江口,庵里有一棵老梅树,一个主干五个岔枝,比屋檐高,康熙末年这树苦死了,但四十余年后又复活了,开花时古香异常、香飘数里。大家都叫他“返魂梅”。相传,这古树是南北朝刘宋时候栽的,后来枯萎了,到了北宋又复活了。太傅阮元还为这里题了“宋返魂梅花观”的匾额,题咏者甚多。   准提庵在旧江口,《广陵诗事》和《县志》虽然都说准提庵里有还魂梅,但是年代却相差甚远,《县志》说相传为刘宋之物,后萎,至北宋复苏;《广陵诗事》说康熙末枯去,四十余年复活;看来这老梅确实非同一般,刘宋(年~年)到阮元写成《广陵诗事》的嘉庆四年(年),有年的时间差!梅花寿命有那么长吗?经查,目前尚活着的老梅有湖北省黄梅县的晋代梅花,年被武汉园林科学研究所工程师王其超发现,年3月经中国梅花品种图志协作组鉴定,距今年!还有湖北荆州的章华寺古梅,据说为楚灵王所栽,距今有年矣!看来咱新城准提寺里的老梅有几度还魂之说,也还靠谱。   阮元在《揅经室集》再续集卷六中除有梅花院一首诗外,还讲述了梅花院还魂梅与苏东坡在真州患“回头瘴”的掌故。《乘二礼芦洲船宿真州旧江口宋梅花院记苏公病宋梅二事》,诗曰:宋代梅花得返魂,江船夜宿旧江村。苏公病卧真州日,终是回头儋瘴根。   阮元写道,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三秋天,看大好秋色,动了出游心思。就招呼礼祀洲上的船来到徐林门外,叫仆人们将被窝等抱上船,出发!太阳落山时,船到了三汊河,再行至三更天停船宿在太子沟,天亮后到新城旧江口宋返魂梅花院。   梅花院本来有宋代的梅花,已经枯朽了,但边枝后来复生,如今长成了大树。当地人都叫它返魂梅。云南常有唐宋老梅枯朽但孽生枝条复生以至数百年不衰这样的事,不足为奇,诗歌中常见吟咏。真州梅花院地处运河出入长江要道。北渚二叔(阮鸿)当初管理礼祀洲时,经常在这里住宿,还给他们题了“古香阁”匾,我也刻了“宋返魂梅花观”石匾,他们放置在准提庵上。如今,慎斋兄弟(阮先)也经常住在这里。   我联想到宋苏文忠公(苏东坡)得到大赦从岭南回来,到真州后得病了,米元章(米芾)送来麦门冬(一种草药),在东园饮药。他儿子希望他回到中州(河南),但他决意要去毘(pí)陵(常州)。现在想来,苏公此行住宿必定在梅花院了。苏公在海南儋州生活条件那么差没病没死,而一回到江南马上就病故,这是“回头瘴”啊。   我在岭南做总督,凡是要派官吏去琼州、儋州、泗城这些地方,都很谨慎。其实现在这些地方,瘴气已经比宋朝时轻多了,但官员们还是有不愿意去的。经常听布政司说,愿意的才派去,不愿意去的另行安排。那些地方瘴气真的很厉害,常听说人在那里时受了瘴气但没有感觉,一回到内地就会发病,病名叫“回头瘴”。今天尚且如此,何况宋朝的苏东坡!苏公在儋州中了瘴气当时当地没有发作,但过真州归常州即病故,这是“回头瘴”无疑。六七百年前的事情,因今天的情形,悟得古人的“回头瘴”与“返魂梅”的道理,我又在云贵做总督,联想起岭南的事情,所以写下这段话。可见格物致知,用一生来做也不能穷尽。   关于准提庵的古梅,阮元的学生、嘉庆年间仪征县令屠倬亦多有题咏,如《准提庵古梅歌》《同莲裳慈仲准提庵观梅还憩余氏园》等,前一首描写连日阴雨不能成行先作此诗憧憬古梅的心情,后一首记述他去准提庵赏梅游玩后在余氏园休息的乐事,余氏园就是白沙翠竹江村,位于新城的一处著名园林。   屠倬《同莲裳慈仲准提庵观梅还憩余氏园》:未来真州听说此,直为梅花了生死。两年闲煞江南春,此度真成看花矣。林家风月孤山孤,张家玉照空南湖。故乡无复宋梅在,此行不负真州居。根旁枯槎一半枯,横斜八干同一株。有客有客共明月,仙乎仙乎逢彼姝。前身已换僧腊古,几生修到依净土。化身乞得丈六身,怪底满身着花雨。聪明自是净冰雪,荒远何曾堕榛莽。不知东阁两株梅,可是此花之鼻祖。东风吹花花正繁,古香阁上开清尊。夕阳归路更何处,白沙翠竹江边村。   如今梅花院已经没有了,原址上尽是杂树荒草,但附近村民都知道“梅花庵”,且当地地名为新城镇“冷红村”,如果能恢复这一景点,将漕运、盐运、抗元、文天祥、巡检司、佛教、阮元、苏轼、屠倬、返魂梅、甚至与仪征有关的《二度梅》小说戏剧这些元素包罗起来,对传承、对旅游或许是个不错的点子呢。

曾经十里飞绮霞

  《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记载,仪征有著名的“八景”,一曰东城图画,二曰北山晓月,三曰天池玩月,四曰渔湾纳凉,五曰泮池新柳,六月资福晚钟,七曰仓桥塔影,八曰胥浦农歌。而晚清仪征画家诸乃方有《真州八景图》。八景为新城桃坞、文墩积雪、胥浦农歌、北山红叶、资福晚钟、天池玩月、仓桥塔影、泮池新柳。两种说法略有差别,除“渔湾纳凉”换成了“文墩积雪”外,其他七景是一致的,第一个景点东城图画就是新城桃坞。   诸乃方在创作八景图的时候,给每一幅图都配了一首浪淘沙词。《浪淘沙·新城桃坞》:欲作踏莎行,须向新城。游踪陌上马蹄轻。双桨绿波停泊处,柳暗花明。满坞绛云横,莺转初晴。新妆林际笑相迎。恍入武陵溪口路,看饷春耕。   县志记载,新城镇在县东十里,土人喜植桃,春花最盛。   县志中还记载了自宋至清吟咏新城的诗篇六首。这里选取纪映钟(-,字伯紫,号戆叟,上元人,崇祯间诸生,明亡后不仕,出家为僧)的诗:谢公城不见,仿佛见桃源。十里飞霞绮,一溪通水村。日迟行酒促,风静落红翻。薄暮登前阜,清江露远痕。   清代学者厉惕斋在《真州竹枝词引》中有诗:沿堤十里谢公城,千万桃花无限情。才过一丛花下立,又看前路众花迎。   新城的桃花连绵十里,是春季游玩的极佳去处。道光二十年()春,阮元与族弟阮克、阮先,儿子阮孔厚等人到真州来看桃花,还赋了诗:《暮春坐宗舫游万柳堂复入江回真州看桃花同敬斋慎斋两弟并孔厚》:春深何处古人情,十幅轻帆半雨晴。万树桃花万杨柳,南江春冶北湖清。   阮元的学生、仪征县令屠倬也有咏新城桃花的诗:《吴门归入三汊河见桃柳甚繁口占》其一春水桃花太子沟,柳烟竹漾石人头。布帆湿透丝丝雨,乘着新晴晒舵楼。其二茅檐卓午闹峰衙,一道春江泻白沙。粉本好从疏密见,三分垂柳七分花。   他的游览线路不是从真州出发去新城的,而是从扬州方向的三汊河过来的,别有一番意境。   如今仪征东门外的新城境内已经看不到连片十里的桃花了,但却留下了“桃坞”的地名,这就是新城镇桃坞村。政府最近几年正在重新打造城东新区,在仪扬河两岸建设了看台、步道、停车场和休闲公园(新东园),每年都在这段仪扬河道上举办龙舟赛,并计划广植桃树,逐步恢复“新城桃坞”的著名景致。   除了新城桃坞,新城历史上还有很多园林景点,县志里记载有:   休园   在新城南滨江,建于明代,为曾任工部主事、广西参政等职的蒋山卿罢官归乡后隐居之处。园中为玉山草堂,左跨池为飞丽阁,阁东为紫薇亭,后为竹里馆、梅花坞。折而前,左为回川亭,右为文杏亭。草堂后为平台,右为自怡斋。到此游览者很多,留下很多诗文,刻有《休园诗集》。蒋山卿有《休园十一咏》,限于篇幅未录。

  康乐园   在新城镇,元扬子县故地。园内有左公池,莫知名义。其大数亩,前为安遗堂,后为延芳亭。是张榘祖上的别墅。张榘是仪征人,嘉靖十二年举人,黄瓒(曾任山东巡抚、南京兵部右侍郎)的外孙,编撰《维扬人物续志》《两淮盐法志》《嘉靖仪真志》,他有诗曰:地僻心偏静,村幽客到疏。水流琴韵远,月在竹窗虚。不比杨雄宅,还同诸葛庐。年来悲道丧,颇觉厌虫书。

  东津别墅   又名东津草堂,在新城旧江口,柳琰所筑。柳琰是仪征人,成化二年进士,曾任嘉兴知府。他的自题诗:年来颇好静,江阁坐忘机。百鸟此时下,青蝇何处飞?家醅粳稻熟,客馔鳜鱼肥。却忆云霄路,声名有是非。还有一首:竹舍一区清,闲吟岂世情。谁怜彭泽计,我爱杜陵名。云净孤心迥,山空双眼明。寻常回首地,不用缚尘樱。   蒋园   在新城镇东,蒋氏筑。知县李鹏举尝与邑内人士在此倡和,有集。李鹏举是广西人,乾隆十四年任仪征知县,卸任后在仪征居住数年。   白沙翠竹江村   新城最有名气的园林,是白沙翠竹江村。   道光县志载:白沙翠竹江村在新城都天庙东南,滨江,康熙中,郑肇新筑,后属吴氏,俗以姓传。今归余氏,益新拓之。   这是说该园林是康熙年间郑肇新建的,如今归余氏了。   郑肇新是大盐商,喜欢风雅,热心公益,前文提到他于康熙四十八年扩建新城都天庙,增加面积十分之三,新建庙门与石坊间石道。   阮元在《广陵诗事》中记载了郑肇新的白沙翠竹江村,有耕烟阁、香叶山堂、见山楼、华黍斋、小山秋、东溪白云亭、溉岩、箖箊径、芙蓉沜、度鹤桥、因是庵、寸草亭、乳桐岭,共十三景。盐运使曾燠的“八景诗”中还有个桃花潭,吴敬梓“咏九景”中又多出众响斋、仙壶,所以白沙翠竹江村里面,至少应有十六个景点。   园内石壁,为著名园林建筑师张南垣所垒(无锡寄畅园就是他的杰作)。   郑肇新结交广泛,到他园子来修禊游玩的文人墨客众多,石涛、曾燠、曹寅、吴敬梓等都留下了诗篇。石涛有《十三景》,曾燠有《八景诗》,曹寅有《江村杂咏》十二首,另有《再过郑氏江村》等,吴敬梓著有《咏九景》,嘉庆年间仪征县令屠倬也有诗《同莲裳慈仲准提庵观梅还憩余氏园》,记述他去准提庵(宋返魂梅花院)赏梅游玩后在余氏园休息的乐事。余氏园就是白沙翠竹江村。其诗参见本章“悲欢金沙”一节中,介绍准提庵返魂梅的部分。   限于篇幅,这里将石涛、曾燠、曹寅、吴敬梓的诗各选一首:石涛《耕烟阁》迢递好江村,上我耕烟阁。黄犊柳阴眠,藕花浮略彴。不尽鸟飞来,风断歌声错。曾燠《见山楼》园里山易穷,园外山逾多。江南山无数,江北能收罗。飞云湿画栋,远翠摇帘波。我思柱颊看,不免桓公诃。曹寅《留提香叶山堂》白沙翠竹江村口,栏楯纡回似我家。当户幽丛红滴滴,西风开满断肠花。吴敬梓《寸草亭》斯园最高处,惟见云舒卷。凭栏一御风,不觉泠然善。   笔者多次探访位于都天庙东侧的东升村花园组,这里就是白沙翠竹江村核心景区的遗址,洪嘉植《读书翠竹江村记》里描绘的制高点“见山楼”和楼西侧的两棵大柏树,都在这里。   据老人们回忆,两棵树呈东西排列,相距约6米,每棵树的直径约80公分,非常高大,他们称之为“元宝松”,因为这树结的籽像元宝。年被后山区高集的财主买去做水车的大轴了,真可惜。   村民们把见山楼遗址叫做花园山,年和年,两次取土取石,用于填塘造地盖房子。在笔者第三次探访时,得知某村民出售了半块垒鸡窝的石碑,笔者紧追不舍终于从收购者那里获得该碑照片,经古代园林研究专家王建文博士辨识,这是乾隆五十三年,王鸣盛(嘉定人、乾隆十九年探花、官至光禄寺卿)写给主人余礼耕的,主人仰慕王鸣盛大才,将他的文字刻上了石碑,作为白沙翠竹江村的文宝。

今日新城展风采

  新城依运河而兴,是名副其实的运河明珠。随着津浦铁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地位迅速下降,现代公路运输四通八达,仪扬运河上开行的船只已经不多了,水运进入了休眠期。但新城背山面水的地势没有变,沪陕高速、宁启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优势在另一个方面体现出来,在这片热土上,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年,上汽大众年产30万辆汽车的第五整车厂落户新城,并带来近百家配套厂,新城已是仪征乃至扬州新的经济增长热点。   外地朋友来新城,无论是谈生意还是看龙舟,新城人会极力推荐你尝尝著名的新城猪头肉,带一点龙河大京果和坡山绿茶回去与家人分享。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仪征市区扩展出来的城东新区与新城集镇已基本连成一体,这一段仪扬运河河道的防汛和通航能力得到了提高,两岸的景观也得到相应提升,为每年一度的龙舟赛打造的沿岸观光看台及其配套设施,充满现代气息。古老的仪扬运河,重新焕发出了青春的光彩。

相关链接《扬子县治千古名镇仪征新城(上)》

本文收录在《扬州运河古镇》,年1月已由广陵书社出版。

巫晨所著《阮元仪征事》梗概

巫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engshizx.com/yzsxw/7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