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发布扬州城市新格局,邗江仪征融合发

楼市大新闻

今天扬州楼市发生三件大事,一起来看看:

1、官方发布,扬州“一体两翼”格局新进展,邗江仪征融合发展区来了;

2、开发区朴席镇江山康养城GZ地块启动招标,医疗旗舰来了;

3、东北区槐泗镇挂出一宗商业用地,位于大型文旅盘华侨城·万科·侨城里附近,起拍总价约万。

1、官方发布!扬州“一体两翼”格局新进展,邗江仪征融合发展区来了!

今天,扬州规划局网站发布《对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号议案的答复》,对仪征、扬州两地下一步融合发展工作,做出指示。

划重点:

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落实好国家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南京城市群等发展战略;同时,主动对接各县(市)、区实际发展诉求,为相关产业的重大项目落地提供空间支持…

二、产业项目建设工作:

1、加快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一批大数据、科创、文旅文创、大健康等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工作。

2、加大服务业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仪征转化柏泰公路港、扬州清华启迪车联网技术研发转化基地、智慧市政与绿色建造产业研发总部基地、天山海世界、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等省市级服务业项目建设,年度完成列省项目投资41亿元。

3、推动“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大型智能化饲料加工装备先进制造服务化融合试点、江苏笛莎公主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女童用品全产业链模式创新试点、仪征汽车工业园“两业”深度融合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等6个省级试点单位高质量完成年度任务。

4、做好“十四五”期间的“多规合一”。排定一批未来五年推进区域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强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规划等规划的衔接。

5、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推动杨庙静脉教科小镇、新集医养游小镇创建、质子治疗中心项目、月塘颐乐风情小镇。

以下为原文(上下滑动浏览全文):

关于高水平建设“邗江仪征”融合发展区、

构建我市“一体两翼”发展的新格局的议案

扬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第20号

议案内容:前几年,我市科学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通过新城西区建设,使京华城周边地带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有效扩大了城市规模、提高了城市品质;后来,又通过实施“江广融合”战略,实现了江都和广陵的深度融合,在其间建设了“生态科技新城”;相关战略有效支撑了名城扬州建设。近年来,大运河保护和利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大战略;我省又积极推动省域协同发展,我市是省“跨江融合改革”主力城市和“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主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推动邗江、仪征结合部的融合,形成东有“生态科技新城”西有“康养宜居”新城的新两翼,有助于我市更好地融入长三角,并在宁镇杨一体化发展中很好地发挥“三个名城”建设成果,助推“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

一、必要性分析

1、有助于形成我市“一体两翼”融合发展新格局。在未来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二三线城市的人才、资本、科技等资源将重新洗牌;先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将导致部分城市的部分资源被一二线城市虹吸;把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大中型城市,有助于抵抗一二线城市对我市的虹吸。用好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成就,并对原有的“一体两翼”建设思路进行再升级,有助于扩大城区范围、提升城市实力,为引入(地铁)项目、人才、资本等优质资源创造条件。

2、有助于通过先进地区带动周边城乡融合发展。在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卫星城镇发展需要新的资源注入;邗江、仪征部分地区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但是融合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足、效果不明显。这些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需要仪征先进地区发展的带动。因此,需要通过仪征和邗江中部的融合发展,促进杨庙和仪征部分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

3、有助于打造“三个名城”融合建设西部示范区。无论是科创名城建设、还是文旅名城与颐养名城建设,都需要在品质、规模上进行供给侧改革,要按照市场的规则、按照科技人员、游客和进城落户、来扬落户人群的需求供给资源。邗江、仪征融合区域在文昌西路南北,从京华城往西直至刘集新集地区,具有大量优质自然资源,适宜布局一些优质的科研、医疗和文旅融合发展产业。

4、有助于发挥西部存量优质交通、文旅资源作用。邗江、仪征结合部,文昌西路、西部绕城公路、过境高速路网、宁扬城际、扬州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文旅资源众多;相关板块和瘦西湖板块融合发展之后,可以形成扬州大旅游资源格局。西部优秀的生态、人文、旅游、养老资源叠加交通、城建发展优势之后,将成为对上海、南京、北京等地高层次人才定居、旅居、创业的新高地。

二、可行性分析

1、相关地区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邗江蒋王、西湖地区及杨庙部分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交通基础条件较好,仪征月塘康养产业基础条件较好,仪征刘集、新集等乡镇山、水、田、林、湖一应俱全,生态秀美、交通方便、产业不重。目前中科院、中核工业等国字号机构都看好该地段,该地块也成为外地来扬养老人群首选板块。该区域优异的资源禀赋适合发展科研、医疗、康养、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2、相关举措符合国省重要战略的安排。高水平建设邗江、仪征融合发展区,符合宁镇扬一体化战略,有助于推动仪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该地区离扬州主城区关联度较高,属于扬州发展的留白地块;在该地区安排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建设一批医养融合园区、打造一批高端医疗产业和事业平台,有助于实现“科创+颐养+文旅”的深度融合,成为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资本、科技自然流入的洼地、聚宝盆。

3、相关地区存在大发展的空间和需求。目前,杨庙、刘集、新集结合部与仪征主城区、与蒋王西湖板块差距较大,汽车站、火车站、文昌西路等优质交通设施、资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其优秀的区位优势不相称,相关地区的人民群众希望能够融入“一体两翼”发展框架。

三、对策和建议

1、解放思想,科学编制邗仪融合发展规划。重新对相关地区的产业、空间规划进行定位,将该区域纳入我市“一体两翼”新战略;科学编制交通规划、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打造全市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文创产业、科技产业和现代农业。

2、强化领导,推动相关区域存量资源开发。成立邗江仪征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融合发展重点工作,搞好顶层设计、制定好时间表和路线图。从人才、项目、资本、产业等维度谋划具有竞争力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该地区优质资源优势,使其成为“强富美高”新扬州的新的增长极。

3、积极招引,积极形成宜居宜创宜游环境。在科学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该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再完善,积极编制扬州市地铁建设规划,优化该区块的市级公共交通线路;注意引进中科院农业、医疗等方面的大型科研机构,引进省内外著名高校围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颐养融合设立科研机构、后勤基地;探索设立区域发展专项资金(基金),引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数字经济总部企业。通过政策、资金的大投入,通过市、县(市)、乡(镇)三级政府的联动,加大项目、资本、人才的招引,形成全市最优的营商环境、创业环境、(文旅)消费环境,实现存量资源与新引进资源在该区域的完美结合。

对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号议案的答复

年新加坡刘太格先生编制完成《扬州概念性总体规划》,首次提出扬州“一体两翼”都市区空间发展结构,其后的历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相关规划研究中,“一体两翼”都市区规划作为重要研究对象,不断进行优化完善。邗江仪征融合发展区在“一体两翼”大空间架构下属于融合先导地区,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该区域如何融合衔接进行思考研究十分必要,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宁扬同城化发展,也将使我市真正融入区域发展的大坐标中。目前,关于仪征、扬州两地融合发展的研究与建设已有了一些基础和成效:(一)“一体两翼”西翼衔接规划研究年,我局为加快“一体两翼”西翼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明晰扬州仪征两地在衔接融合中面临的问题、规划战略及解决路径,通过公开招标由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了《扬州市“一体两翼”西翼(扬州-仪征)衔接规划研究》。研究对西翼衔接区域的功能定位作了进一步梳理,对西翼远景发展的产业布局、城镇体系、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空间等作了统筹考虑与空间布局,并对西翼空间的衔接规划策略作了研究与建议。1、“西翼”板块功能定位。“一体两翼”西翼区域包括仪征市全部行政管辖范围、邗江区除主城部分以及扬州经开区代管的朴席镇,面积约平方公里。区域南部主要为仪征城区范围,北部是乡镇地带,由于南北部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差异明显,将西翼区域又分为四大功能不同的板块。其中,沪陕高速以南至长江区域为都市产业核心板块和滨江智慧宜居板块,沪陕高速以北、扬宿高速以南为田园生态旅游板块。委员们提出的“邗江仪征”融合区域主要位于田园生态旅游板块当中,其主导功能为田园风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以集约化、特色化农业生产为主,通过康体娱乐、生态农业等项目吸引来自南京和扬州双向的游客。2、综合交通格局优化。道路网布局方面,由扬溧高速、G、宁盐高速与X、宿扬高速、沪陕高速、S、S、S、G等形成的半环形放射状干线路网,形成快速的输运系统;完善次级道路网建设,提升X等级,延伸S、X、文汇西路、扬冶线等次级道路,提高区域内部通达程度。轨道交通方面需与扬州主城区进一步无缝对接,重点推进区域交通衔接,构建快速交通网络,特别是以宁仪扬城际轨道为主的区域轨道交通。3、产业结构布局。研究建议田园生态旅游板块西部地区主要依托枣林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蔬菜、茶果产业,结合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如枣林湾水库、铜山、登月湖、石柱山等,联动开发形成休闲农业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型农业片区。中部地区主要依托城镇化地区、服务城镇需求,进行集约化和特色化农业生产。重点以真州镇、马集镇、新集镇的农业园为空间载体,生产生态蔬果等特色农产品,新集镇借力临近仪征市区和扬州市区的双重优势,打响“绿杨春”茶叶品牌,开拓观光体验型都市农业。通过康体娱乐、生态农业等项目吸引来自南京和扬州双向的游客。整合S沿线旅游资源形成登月湖田园度假区、白羊休闲度假区、枣林湾旅游度假区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带,并向西延伸至南京金牛湖,向东与扬州主城区旅游景点相串联,形成区域性的旅游路线。(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邗江与仪征两地有沪陕高速、宿扬高速、国道、国道、省道、省道、仪扬线、扬冶线等国省干线道路及县道组成的交通网络,出行便捷。国道仪征段已完成近一半的总投资,其中汉金大道互通已建成,工农路下穿隧道已建成开通,预计年建成通车。国道邗江段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环评已获批。全线贯通后将对两地的融合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国道仪征新集至刘集段全线路基桥涵全部完成,今年年底基本完成。仪征新集南段工可报告已通过省发改委审查,G跨G大桥已启动招投标工作。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年建成通车。青长线至大新线16公里已建成。新集镇计划开工建设刘朴线至邗江界段约3.3公里道路,建成后将衔接至主城区的文汇西路。未来几年,市交通局将大力推进国道和国道改造,仪扬线等国省道和县道的改造,提高路面等级,优化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市区发往仪征的公交线路有五条,分别是77路、33路、72路、61路和43路,分别前往刘集、新集、张集、陈集和大仪五个镇。仪征开了从大仪河北民族村至京华城的K29路和从谢集客运站至扬州党校的K30路。另外,还有仪征车站到扬州西站的班线客运。未来随着宁镇扬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以及即将召开的世园会,届时两地间的公交线路将进一步优化和增加。(三)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围绕高水平建设“邗江仪征”融合发展区,市发改委推进了一些重点工作:一是纳入服务业发展规划。扬州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依托文昌路城市东西向商贸商务产业轴,推进扬州‘一体两翼’发展,向西在文昌路西延基础上,增强对仪征的联动辐射能力”。二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5年,牵头编制了文昌西路西延工程(邗江、仪征)旅游招商项目表。目前,天乐湖医养综合体和主题酒店、石柱山康养城、铜山体育小镇等一批沿线项目建成或正加快建设。三是提升集聚发展水平。“十三五”以来,在邗江仪征融合发展区域新培育和认定了2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包括扬州综合物流园、扬州新集医养健康集聚区,较好地发挥了邗江仪征融合发展区的交通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同时,仪征市在“十三五”期间已明确以新集、刘集等濒临邗江区的乡镇为前沿,着手打造仪扬融合发展示范带,依托整车制造、海工制造等产业和山水茶林等资源,对接邗江区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和生物健康等产业,依托S旅游带对接邗江区文昌路旅游产业带,集聚发展生态观光、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明晰衔接地区产业定位,在仪扬融合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下一阶段,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邗江仪征融合发展工作:(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当前,我市正在开展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要求,我市本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是:以国土“三调”成果为基本底数和底图,参考市域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结果,结合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控制性指标与管控要求,划定市域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统筹布局市域范围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做到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在此基础上,统筹国家、省等区域战略要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各县(市)区发展实际与需求等,全面对接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主体功能区、合理组织空间结构,为全市主体功能的落实和产业项目的落地提供空间支撑。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预计于年6月完成规划成果并报批,近期将抓紧开展产业、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综合交通等专题研究工作,其中对“一体两翼”之仪扬融合发展作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engshizx.com/yzsxw/6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