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王传福,赶超特斯拉,努力实现产业

周元

编辑

美龄

从去年年底起,汽车芯片因疫情原因短缺的消息甚嚣尘上,奥迪、福特等大厂也都纷纷加入“芯片哭穷”大队。风口浪尖之上,国内车规级半导体龙头比亚迪半导体打出“芯片王牌”,并回应称,公司生产的IGBT芯片已运用在各产品线,除品牌自用外,已经有外销,没有“卡脖子”问题。

年对于比亚迪和王传福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而这一年却成为了比亚迪最为奋进的一年。疫情最紧张时“一罩难求”,比亚迪手握早就申请的医疗器械认证,直接上口罩生产线。

面对疫情,比亚迪以最快的时间做出了让所有人都感到惊叹的壮举,3天出设备图纸,7天完成口罩机的研发制造。最大日产量达1亿只,成为全球最大规模口罩生产商。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个代表,我们应该站出来,动用一切力量援产口罩。”而王传福也因此被评为“抗疫民营经济先进个人”。

疫情之下,国内新能源车市在上半年一度断崖式下滑,比亚迪借助刀片电池新技术以及新车型在下半年奋起直追,最终全年以17.9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守擂成功。比亚迪也在年一跃成为中国市值第一车企。与此同时,比亚迪也借助资本的力量谋求扩张,积极地推动半导体业务分拆上市。

在电动车领域中,比亚迪可以说是做到了全方位的颠覆性创新。发动机、电池、空调、灯具、安全带、安全气囊、倒车雷达……甚至连车间设备、整车悬挂系统,都是比亚迪自己制造。这条自给自足的产业链,让比亚迪在中美贸易战中成为中国唯一一家不被卡脖子、独立搞定电动汽车三大件的厂家。

年伊始,新能源汽车领域刀光剑影,战火升级。就在前不久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王传福表示,年将是我国电动车快速发展的元年,行业格局加速调整,百年变革从“春秋时期”开始进入“战国时代”。电动车全面替代燃油车的时机已成熟,行业格局将加速调整。

王传福曾被外媒誉为“最像马斯克的中国大亨”,在那个没有“造车新势力”的年代,比亚迪三个字,就代表了新能源汽车。如今两人在同一赛场近身拼杀,结果如何还尚未可知。不过早在一年之前,查理·芒格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比亚迪的王传福很清楚什么是自己能做到的、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马斯克则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我更愿意选择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

其实,不论胜负如何,东西方的这两位企业家已深刻改变了世界,引领了汽车产业翻天覆地的革命,开创了绿色出行的新时代。尤其是王传福的崛起,不仅改变了行业,还改变了外界对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最初印象。

王传福人生的开局极为艰辛。年,王传福成为家里第七个孩子,五个姐一个哥,后来又添了一个妹妹。贫苦的岁月,养活8个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年,父亲罹患肝癌,被病痛折磨良久,不幸过世。

母亲艰难地维持着家里的生活,姐姐们相继嫁人,哥哥辍学,小妹被迫送人。但这也并没有减轻家中的重担,两年后,母亲也积劳成疾,撒手人寰。还在上学的王传福打算辍学谋生,不拖累新成立家庭的哥哥嫂子,可哥嫂坚决不同意。

哥哥辛苦做着小生意,供养王传福读书,“现在我一个人苦,为家里搏一个未来,那个未来就是你!”有一次实在拿不出钱了,嫂子低声下气走遍全村,只讨来4块钱给王传福做生活费。为了不让哥哥嫂子的心血付诸东流,发奋读书成了王传福唯一的也是最坚定的目标。

年,王传福不负众望考入长沙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大哥大嫂也跟着搬到长沙,在校园旁做点小生意。毕业时,王传福被保送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研究生,也是在这里他开始了对电池的研究。

毕业后,王传福留任研究所,26岁就成为所里最年轻的副处长。年,在研究院主攻电池开发的王传福被派到深圳,成立比格电池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彼时的王传福年轻有为,意气风发,他敏锐地意识到“大哥大”“BP机”这类移动产品普及,势必会带来电池需求的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日本出于环保考虑,将放弃传统的镍镉电池产业,这意味着电池产业将会迎来新发展新格局。年,王传福放弃“铁饭碗”,辞职自主创业。

创业之初,王传福曾尝试去银行办贷款,辗转去香港找风投,但无一例外都碰了壁。最后,还是表哥吕向阳借给了王传福万,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年,20人的小团队,在深圳布吉冶金大院成立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名字叫“比亚迪”。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大家以厂为家,厂房里白天搞研发,晚上铺好被褥就是大通铺。技术是王传福最大的资本,电池行家出身的他,直接从电池生产核心技术研发着手,不但要造出电池,还要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但几百万的启动资金对于动辄上千万的电池生产线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王传福把自动生产线拆解几十个模块,能用人的地方,全用人工替代;还开发出“夹具+人工”的人机协作半自动化生产线,打破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产品的制造壁垒。最终几千万的生产线,改造后的成本不过多万,就能够达到日产块充电电池的产能。而这种“自主研发产品、自主建造生产设备、用半自动化半人工降低成本”的研发生产模式,也成了日后比亚迪转战各行业,都能迅速克敌制胜的独门法宝。

技术带来的成本优势,王传福带领比亚迪高歌猛进,从台湾最大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手中拿到了原本属于日本三洋的订单。之后比亚迪一直飞速成长,年的金融危机让全球电池产品价格大跌20%至40%,众多电池厂商处于亏损边缘,而比亚迪却凭借成本和品质优势逆势增长,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电池生产商。

进入年,手机初步兴起,王传福又研发出了锂电池及其生产线,顺利成为摩托罗拉、诺基亚和TCL的手机电池供应商,并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电池生产商,仅次于日本三洋。当时甚至还有个形象的说法,“世界上每三个手机,就有一块手机电池是比亚迪生产的。”

年7月,成立7年多的比亚迪在香港上市,王传福和吕向阳双双进入《福布斯》大陆富豪榜前50名。

年,王传福决定进军汽车行业。在他看来,电子产品在未来难逃降价趋势,比亚迪必将走向衰落和转型。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王传福以2.7亿元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权。消息公布,比亚迪股价暴跌,两天内市值蒸发27亿港元。

股价暴跌,投资者反对,但还是阻挡不了比亚迪进军汽车业的脚步,成为了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当时王传福放出豪言:“我造车是因为看好电动车在未来的发展,而我所掌握的磷酸铁电池将会在12年后独霸江湖。我高兴,我任性!”

巧合的是,也是在这一年,马斯克的特斯拉在美国硅谷正式成立。自此,这两位东西方的新能源领域“造车狂人”开启各自独创的造车模式。而且,他们两人在某种程度上极为相似:同样蔑视商业规则,产品同样话题不断。

对于汽车制造毫无经验的王传福在初期吃了不少苦头。他投入1亿进行研发,还挖来了曾任上汽仪征副总工程师的廉玉波,开发出一款代号为“”的车型。结果新车发布会现场冷冷清清,光是汽车外型就劝退了大半经销商,用当时销售副总夏治冰的话说,“到场看车的经销商都被‘吓哭’了。”

王传福果断止损,为了在短期内解决问题,他决心开展“逆向研发”,买回50多辆二手的丰田、宝马、大众等汽车一一拆解,然后把所有的零件进行测量、分解、检测。这为比亚迪省去三分之一的经费和大量时间,由此“研发”出了第一款车——F3。

F3和丰田花冠极为相似,尾部又明显能看出参考了飞度的痕迹,不过F3的售价只有丰田花冠的一半,甚至不足7万元。还有不少消费者把F3买回家后,抠下BYD车标,换上丰田花冠的LOGO。不到一年,F3销量就超过10万台,成为历史上销量最快超10万的自主品牌。

年,王传福一举在涡轮增压、双离合变速、缸内直喷三项传统内燃机动力技术上取得突破,比亚迪也顺势挤入民营汽车前三强。

在汽车产业取得骄人的成绩的同时,王传福也看到了电动汽车的各种优势,他毫不犹豫地将F3以及手机电池领域获得的利润,投入到第一代混动技术的预研项目,而这一产业布局,王传福领先了同行十余年。

年,比亚迪通过掌握电池、电机、电控、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双模电动车,轰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我们必须投资比亚迪。”查理·芒格向巴菲特极力推荐王传福,“这家伙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他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

尽管金融危机让市场陷入混乱,但巴菲特宣布投资2.3亿美元收购比亚迪10%股权,此举打破了巴菲特不入高科技行业的历史。芒格说:很多人以为我和巴菲特疯了……但它(比亚迪)有很大野心,它不成功,我会很惊讶!巴菲特在接受央视《对话》栏目采访时也称:“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在汽车行业不多见,10年以后可能还会持有比亚迪股份。”

然而,巴菲特入股不到两年,新能源汽车泡沫在全球破灭。为了确保新能源车的研发生产有足够的资金,王传福大幅减少了传统车型的研发投入,试图通过扩大现有产能而更多攫取利润,结果导致销售体系失控,大量经销商退网。

其后,比亚迪不得不面临种种麻烦:销量下滑、高管离职、大规模裁员、高管离职、电动车事故……王传福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坦承:“新能源业务成为拖累业绩的最主要原因,但比亚迪不会因此放弃新能源。”

痛定思痛,王传福围绕解决品质、经销商渠道和品牌宣传三大问题展开调整和改革。在他看来,“越是出现调整的时候,就越是技术创新的时候,越是企业变革的时候,越是苦练内功的时候。”此后,随着比亚迪产品的品质和体验的提升,加上国家对新能源车的日益重视,比亚迪终于渡过难关,重新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

年之后,国家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全面补贴,一夜之间多家互联网造车公司成立,有人凭着一纸PPT,就为“梦想窒息”。而提前入局新能源的比亚迪借政策东风以及新能源市场升温,进入了另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销量蝉联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也使其动力电池业务稳坐全球第二。

正如巴菲特那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受新能源补贴大幅退坡、目录调整等政策因素影响,曾风光无限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陷入困顿,不断上演优胜劣汰,不少造车势力被淘汰出局,比亚迪的销量和盈利水平也开始下滑。

对有着技术领先优势的比亚迪来说,依然面临着残酷的市场角逐,前有特斯拉后有一众新老势力。虽然比亚迪在整车领域的先发优势,推动了其动力电池、半导体业务走到细分领域靠前的位置。但王传福曾最引以为傲的电池市场也开始被“独角兽”宁德时代以及LG化学步步紧跟。

从特斯拉获批在中国上海建厂开始,到Model3大幅降价,马斯克从王传福手上夺走全球新能源销冠的宝座。面对马斯克屡次降价“挑衅”,王传福也沉着迎战,比亚迪先后发布DM-i超级混动平台、刀片电池、DiLink3.0智能网联系统、DM-p等创新技术,从硬件到软件,打了一场漂亮的技术上攻战。

比亚迪品牌的3个字母BYD,来自英文BuildYourDreams的缩写,中文意思为“成就梦想”。“我的梦想就是产业报国。”王传福在受访时公开表示。一手打造的比亚迪,正是王传福实现产业报国的中国“梦工厂”,“比亚迪始终坚信技术改变世界,创新造福人类。”

当然,追梦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必然时刻面临竞争与挑战。“太阳能、储能、电动汽车、云轨,比亚迪用高度责任感的产品开路,改善中国产品形象,树立国际竞争力。我们希望用创新科技和工匠精神,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对王传福而言,只要勇敢地向前走,黎明的那道光就会近在眼前,梦想也终究能够实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engshizx.com/yzsxw/11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