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每一寸河山,都饱含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和浓烈情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一片孤城万仞山,晴川历历汉阳树,夜半钟声到客船……
你知道这些诗句都是写哪座城吗?洛城、渭城、锦官城、姑苏、浔阳又是现在的哪座城?赶紧来诗词中一探究竟!
01
北京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02
洛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03
西安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
04
南京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05
杭州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06
成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
07
重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08
苏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09
武汉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10
南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王勃《滕王阁序》
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11
绍兴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唐·李白《越中览古》
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12
宣城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宣城:郡名,今属安徽省。
13
岳阳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唐·杜甫《登岳阳楼》
14
九江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唐·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据考证,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15
扬州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杜牧《遣怀》
16
金华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李清照《武陵春》
17
常熟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18
镇江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19
咸阳
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即秦代咸阳古城。
20
池州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唐·李白《秋浦歌》
池州,简称“池”,别名“秋浦”,安徽省地级市。
21
滁州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2
徐州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刘邦《大风歌》
汉高祖十二年(前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自出征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徐州),把昔日的朋友、尊长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地即兴创作了这首《大风歌》。
23
武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24
宜昌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25
泰安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26
马鞍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今当涂隶属马鞍山。
27
湖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8
潍坊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29
襄阳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王维《汉江临泛》
30
赣州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31
江油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戴天山:亦名大匡山,位于四川江油市大康镇西北,其山势如筐,谐音匡山。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32
昌黎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曹操《观沧海》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33
开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宋·柳永《雨霖铃》
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34
永州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35
永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36
泾县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37
峨眉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38
黄山
平时游此每雍容,掩袂今来对晚风。
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
——宋·黄庭坚《宿黄山》
39
惠州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惠州一绝》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
40
黄冈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宋·苏轼《赤壁赋》
41
邯郸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宋·苏轼《赤壁赋》
42
夔州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43
仪征
扬州西去是真州,河水清清江水流。
斜日孤帆相次泊,笛声遥起暮江楼。
——清·王士祯《真州绝句》
《真州绝句》是作者在扬州做官时来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市)时所写的一组诗,共五首。
44
铜陵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唐·李白《铜官山醉后绝句》
铜官:铜官山,在今铜凌市,盛产铜及其它有色金属矿藏。铜官山矿历史悠久,唐以前就开采,唐时在此设置“铜官冶”、“铜官场”,铜官山由此而得名。
45
兴平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唐·郑畋《马嵬坡》
马嵬(wéi)坡: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