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s://m-mip.39.net/pf/mipso_4606996.html
近日,医院心血管内科分别接诊了一名“右位心”、一名“永存左上腔静脉”血管畸形心脏病患者,成功安装心脏起搏器。
永存左上腔静脉
“永存左上腔静脉”亦称双侧上腔静脉畸形,由胎儿期的左前主静脉与左Cuiver管不闭合而形成,多引流入冠状静脉窦,约占0.3%-0.5%,属罕见心脏病。
患者胡某,女,73岁,7月23日因“发作性头晕、晕厥2次”来我院就诊,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停搏(R-R间期3.2s),需安装心脏起搏器入院治疗。
经完善术前相关检查,7月25日上午,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高松予以实施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中发现患者永存左上腔静脉,且静脉造影左侧血液未能汇入右上腔,通常此时可放弃左侧手术,改为右侧。但患者做过右侧乳腺癌手术,无法在右侧手术,只能继续左侧,手术难度大大增加。高松将导丝艰难地通过冠状静脉窦孔后,将导丝反复塑型,多角度反复尝试,最终完成起搏器的植入,并已顺利出院。
永存左上腔静脉十分罕见,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技术十分困难,主要是解剖畸形罕见,术式困难,临床经验少。此次高松主任医师成功完成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心脏起搏器植入,充分体现了技术的娴熟及灵活运用。
右位心
通常人体的心脏偏左,位于左胸腔,“右位心”是指出生后心脏大部或全部位于胸腔的右侧,比较少见,人群中约占1%。
该患者女性,60岁,因为胸闷、心慌伴黑朦二月余来院就诊,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系右位心脏,窦性心动过缓,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合并有高血压病史数年,动脉血压最高达/95毫米汞柱。入院后进一步检查,患者为房早、窦性停搏、室早、短阵房速、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需要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
心脏起搏器植入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已常规开展,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对于“右位心”起搏器植入还是第一次,也极为少见,手术与正常心脏手术不一样,需要导丝塑形与常规塑形呈镜面对称,也就是利用镜像原理,将操作手法及投照体位翻转°进行反向操作,不仅要求医生有过硬的基本功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对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检查要有较好的掌握,难度极大。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坤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制订了详细的方案,经过精心手术,最终为患者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右位心”心脏起搏器安装后护理上也有不同,术前,护士长万秋红及管床位护士张银萍也进行了术后护理的商讨并制订措施,与患者沟通,普及常识和相关知识,方便配合术后护理。目前,该患者已顺利出院。
我院心血管内科在开展永久起搏器植入方面,已熟练开展单腔、双腔、ICD等起搏器植入。
那么,
什么是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是“症状性心动过缓”。所谓“症状性心动过缓”是指直接由于心率过于缓慢,导致心排血量下降,重要脏器及组织尤其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如一过性晕厥、近似晕厥、头昏等;长期的心动过缓也可引起全身性症状,如疲乏、运动耐量下降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心脏起搏器有2种,即临时起搏器和永久起搏器,适应症各有不同。
1
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植入适应症
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起搏器均置于体外,待达到诊断、治疗和预防目的后随即撤出起搏电极导线。主要适用于以下病症:
1.阿-斯综合征发作;
2.安置或更换永久心脏起搏器之前的过渡;
3.药物治疗无效的由心动过缓诱发的尖端扭转型和(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4.心脏直视手术引起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5.辅助诊断、预期将出现明显心动过缓的高危患者的短期应用等。
1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适应症
如患者仍需继续起搏治疗则应考虑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永久起搏器主要适用于: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同时出现与缓慢心律失常直接相关的症状。如心动过缓导致的心输出量下降,引起类似头晕、黑朦、心力衰竭和晕厥等症状;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这类患者必须用药才能控制心动过速。
2.房室传导阻滞(AVB):主要取决于有无症状和阻滞部位。II度以上的AVB(不论有无症状和类型);无症状的II度以上AVB,心室率<40次/分或证实心脏停搏>3秒;由高度AVB诱发的快速异位心律失常且需药物治疗者;三分支传导阻滞。
3.其他
①颈动脉窦过敏:明确反复晕厥或轻压颈动脉引起>3秒的心脏停搏;
②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通过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以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③严重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通过双心室同步化起搏来治疗心力衰竭。
审核:惠晨驰
供稿:徐圣严学红
编辑:张忠顺
制作:曹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