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由仪征市委、市政府主办,仪征市委宣传部、仪征市文广新局承办的中国仪征绿杨春早茶文化节·忆明珠诗文书画陈列馆开馆仪式在仪征文化馆举行,著名诗人、杂文家邵燕祥为忆明珠诗文书画陈列馆题写馆名,并开馆揭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江苏作协书记处书记王朔,诗评家唐晓渡、诗人车前子等参加了活动。
(邵燕祥和仪征市领导为陈列馆揭牌)
(忆明珠参观陈列馆)
诗文书画“四绝”誉为“当代才子”忆明珠原名赵俊瑞,山东莱阳人,中国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书画家。
当代才子诗文书画“四绝”忆明珠先生年出生于山东莱阳一地主家庭,在当地,赵家的名声颇为响亮。清代莱阳的第一个进土便出于赵家,其后累有出仕为官者。至其父辈,虽屡遭劫难,仍有相当产业,尊崇文化道德的门风依旧。不用说,其中艺术占有极大的比重,可以说,他从小便打下了古典文学和书画的基础。
自高中时期,忆明珠先生即与其兄长参与校办月刊的事务,他的文学梦也自此萌芽,多有新诗习作。多年以后,他发现了夹在书中的诗稿,便首次向刊物投稿,被当时诗歌界最有份量的刊物《星星》在年的1、5、8号分别刊登。其时崇尚诗歌与诗人的古风尚存,这些作品的发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自此忆明珠开始跋涉于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全国性的声誉。那时候的文学青年,谁没有读过他的《跪石人辞》?全国第一次评优秀散文作品奖,他的《荷上珠小集》便轻松摘冠。即使在他封笔多年之后,他的诗集《春风啊,带去我的问候吧》、《沉吟集》、《天落水》、《忆明珠诗选》,散文集《墨色花小集》、《荷上珠小集》、《小天地庐漫笔》、《落日楼头独语》、《白下晴窗闲笔》等,杂文集《小天地庐杂俎》仍被读者奉为珍品。
因诗文书画俱佳,他与汪曾祺、贾平凹、冯骥才三人一道,被长江文艺出版社推为“当代才子”,并出版了《中国当代才子书》。
忆明珠先生练字始于文革,持续至今五十载。那时他被迫抄写辱骂自己的大字报,本是精神折磨,他却把抄写大字报当成书法练习,琢磨字的结构、黑白关系、笔画的运行。把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处困境不自弃,黑暗中坚信有光明,是一个人能够摆脱平庸所必备的品质。
65岁那年,一位朋友送来一刀二十年的上佳陈宣,忆明珠大爱之,遂生泼墨涂鸦的玩心,但见一张张上乘宣纸顷刻间开出一朵朵黑牡丹,好过瘾!居然画了一夜,从此他开始画起文人小品来。刚开始画画的时候,他的一位老朋友有时来聊天。看到他在画画,就说“唬人的”。过了三年,他也开始跟忆老要画了。另一位美术评论家朋友刚开始说:“野狐禅。”过了七八年,他很认真地说,可以好好定个价了,应该和某某的润格差不多。忆老对“野狐禅”一说反倒喜欢,作题画诗云:画是野狐禅,诗是鬼画符,各自开生面,妍媸复何如?效颦不失颦,学步不失步。是真善效者,翩跹独作舞。
艺术评论家丁涛评价他的诗文书画作品“平中求奇、个中求全、冷中求真、熟中求生”,颇为中肯。
结缘扬州在仪征工作、生活28年在忆明珠祖屋内,父亲每天花两小时给孩子们讲授古典文学的南书房名曰“待月山庄”,这一颇具江南韵味的书斋名,似乎冥冥之中注定了他的生命将与有着“月亮城”之称的扬州发生某种关联。
年,原来在南京工作的他所在单位撤销,其时报纸上频频鼓动干部下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一辈子新农民”。他婉拒了老领导要带他到新单位的好意,决意去农村新天地。他从一本志书上看中了离南京不远、坐落于长江之滨的仪征(隶属于扬州),自此在这块土地上工作、生活了28年。
他曾在月塘与农民同住、同吃、同劳动,他曾任农中校长,自编教材启智开蒙。还曾借调到县委宣传部搞电影文学剧本,最终,在县文化馆扎了根,担任常常被他自嘲的“所当过的最大的官”——文化馆副馆长,直到调去省社科院,后又调至省作家协会,他在仪征整整生活了28年。这28年间,他以文艺工作者、学者的身份深耕于仪征文化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他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在仪征创作的,他对仪征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故乡感情,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还给自己起了个“真州布衣”的别号(“真州”为仪征古称)。邵燕祥直接称他为“仪征的儿子”。
致敬故乡捐赠余幅书画作品忆明珠先生在迁居南京30年后,无偿向仪征慷慨捐赠晚年所作的余幅字画,这不仅承载着一个九旬老人对“第二故乡”的深情厚爱,也寄托着他对一方水土文化繁荣、文坛兴盛、文人辈出的殷切期望。
仪征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忆明珠诗文书画陈列馆,也正是为铭记先生对仪征的这份情义,弘扬先生诗文书画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和求真、向善、致美之心,也为激励地方文艺人才,繁荣文艺创作,推动仪征文化建设。陈列馆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扬子公园镜湖南侧,与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共同构成了仪征文化圈。陈列馆总投资80余万元,馆舍面积约平方米,馆内现有展柜11个、书画保管室1个、会议室1个。展陈忆明珠先生诗文书画作品幅,手札、信件、诗文文献、出版书籍等余件(本),另有《忆明珠在仪征》专题介绍片一部。
正如仪征籍著名诗评家唐晓渡所言,陈列馆门外就是盛成广场,而盛成和忆明珠正是仪征文化的两个最重要源泉和最有力的支点。陈列馆的建成开放,必将成为仪征市民陶冶情操、接受文艺熏陶、提升个人修养、开展文艺交流的理想去处。
高山仰止作品人品皆为楷模 在开馆仪式和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来自各地的文学书画界名家对忆明珠的作品和人品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无论是他的诗文书画作品,还是他高洁淡泊的人品,皆堪称楷模。看看各位名家是如何评价的:邵燕祥(著名诗人、杂文家)忆明珠先生今年90岁,创作生涯60多年,他是个全面的马拉松选手。我今年84岁,作为小兄弟,跟着他跑了60多年。我得叫他仪征的好儿子,他把六七十年的生活都注入了诗文书画中,甚至他就活在他的诗文书画中。要感谢当地的领导,有这样的文化眼光和魄力,建立这个陈列馆,把忆明珠先生寄托在诗文书画中的全部生命,相当程度固化在这里,这是我们这些小兄弟感到欣慰并且要致以祝贺的。
吉狄马加(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忆明珠先生在仪征生活了28年,就人的生命来说,与仪征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追求平淡,追求真实,今天把他放在追光灯下,成为一个公众人物,我想,作为他个人来说,不一定喜欢这样一个氛围。但是,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他的诗歌的追随者,这么多朋友在一起,是对他人格的敬重,是对他多年从事文学艺术的高尚精神的致敬。我们现在所在是盛成广场,盛成远赴法国,在中国文化史、中西方交流史上,是一个符号式的人物。今天,他的雕塑与忆明珠的诗文书画陈列馆比邻而立,本身也是一种喻义。任何物质形态的事物,总是要毁灭的,而精神永存。忆明珠的诗文书画已经成为了仪征这片土地的一个部分,它是作为一个精神的符号,我相信,今后,在仪征人民的精神生活建设中,会经常的谈到忆明珠先生,谈到这位在仪征留下了精神财富的诗人。
王朔(江苏省作协书记处书记)忆明珠先生在文学艺术世界耕耘60多年,《荷上珠小集》获得全国首届优秀散文作品奖。他淡泊名利,正直无私,凭着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在全国文学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但在文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绩,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在书画作品创作中也取大了重大成就。中国历代书画大师,都有着深重、鲜活的文学元素,忆明珠先生的文学和书画相得益彰,在全国引起重大反响,被誉为当代才子。
唐晓渡(著名诗歌评论家)诗文书画历来被认为是风雅之事,然而,若没有灵魂的内在充盈,所谓“风雅”,充其量不过是些雕虫小技。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所指正是灵魂。按照孟子的尺度,忆明珠先生近四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和成就的业绩可谓“大”,仪征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忆明珠诗文书画陈列馆之事可谓“大”,而那令我们在此相聚的因缘,亦可谓“大”。
车前子(著名诗人)我十多年没见到赵老师,带了一幅自撰对联送给他:“可忆明珠沧海水难得俊瑞赵家人”。他的诗文书画是统一的,这个非常难得。他的诗歌是最好的,散文、绘画、书法都与他的诗歌有关。赵老师他自称是明朝人,他的散文里有一种血性,与明末清初的才子比如侯朝宗等人的作品比较相像。他的作品里有一种“顿悟”,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也是我要好好学习的。
尹石(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尹石(右)
在赵老师的面前,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最主要的,他的血管里面,淌着的是民族知识分子的基因。我特地去过他的山东老家,大半个村庄是他家的赵家大院,在整个胶东无人不知。我认为,第一他是文坛的才子,诗文书画都有相当成就。第二他的作品是文学的高峰,每一首诗,每一首散文,都在影响着这个时代。第三,他是文人的标杆,坚持着中国知识分子最后的底线。
子川(著名诗人、作家)在省作协开会常常听他发言,非常精彩。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我常常说,赵老师是我们的楷模,我们要从学他的诗文,到学他的修养,学他的做人。见贤思齐,要学习很难。他身上最难学的东西,是“静好”。现在“岁月静好”两个字已经用熟了,其实做到非常难。而赵老师真正做到了。
陈社旻(著名书法家)先生的诗文书画四方面做得那么好,我们只有学习的份。我跟先生接触比较少,需要慢慢体会,慢慢学习,因为老先生身上有许多现在已经失落的品质。
王川(著名作家、书画家)忆明珠这样一颗明珠,落在仪征这块土地上,是一大幸事。诗文书画馆的落成,有利于忆明珠的作品传世,了却了他的身前身后事。
精彩推荐?20年前的扬州什么味道?淮扬菜大师带你寻找!答应我!不要流口水……
?好消息!扬州15个公园今天集中开放!看看在不在你家门口,选个好天走起!
?手机被偷,一条短信让小偷跑步送回!高!
商务合作请联系
编辑|陈晓旭
亲,看完本帖一个再走呗~
您还可以点右下方“写评论”与小编互动哦
吴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