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扬州盐商渴慕与文人交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延聘文人艺术家,所谓“寓四方名士”,这在当时的盐商中十分盛行,让天下来扬的文人尽可能有可栖之木。陈撰是“扬州八怪”中唯一一位不以卖画获得经济来源的文人画家,他在扬州的大半生就是先后寓居在几个扬州盐商的家中度过的。陈撰,字楞山,号玉几山人,浙江鄞县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另一考证认为他生于康熙十五年)。
他家庭条件尚可,早年居住在杭州,天资聪颖,擅于诗书画,个性孤高,“煦显荣而侈冷汰”。他在杭州有一处书斋,号“玉几山房”,在这里他结交了金农、厉鹗、杭世骏等钱塘名士,多次考取科举,却屡试不第。后家道中落,他离开杭州来到淮左凭书画之艺谋求生计,开始了寓客生涯。“衣食皆赖主人,然不以为累”。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载“陈徵君撰,来扬州初主栾江项氏。”项氏玉渊堂的主人是项絪,字书存,銮江人,他是扬州盐商、康熙年间刑部尚书项宪的次子。从文献中得知,项絪喜爱收藏古玩、书籍,他的玉渊堂是当时扬州著名的私刻坊之一,杭世骏《玉几山人小传》中称銮江项氏“彝鼎图书甲天下,充眼塞孔”。
陈撰精于古玩的鉴别,与项絪有着对文物古玩的共同爱好,两人交游甚好,因此他在项氏家中寄寓二十余年,并参与到编撰刊校书目的工作中,《重修仪征县志》曰:“(陈撰)馆真州项氏三十年,玉渊堂所刻《水经注》、《山海经》、《何水部》、《王右军》、《韦苏州》、《姜白石》诗诸善本,皆其所校订者。”初官延安同知,摄府谷。令威信并行,如除总练以祛民害,裁公费以恤民。后项氏家道中落,陈撰又转而客居程梦星的程氏篠园。程梦星,字午桥,歙县人,康熙壬辰年()进士,任职翰林院修编。程家是盐商世家,程梦星的曾祖父程量入和祖父程之韺均为两淮盐业总商,外祖父是扬州文坛领袖、康熙年间内阁中书,时称“二汪”之一的汪懋麟。
出生在这样的望族世家,程梦星文化修养极高,博古厚今,“于艺事无所不能,尤工书画弹琴,肆情吟咏”。他来扬州前在京城翰林院编修书籍,康熙五十四年()年程母汪氏去世,他告假丁忧,于康熙五十五年()在扬州购得二十四桥旁的小园为私园,改名“篠园”。他在此广交文人雅士,多次举行诗酒文会活动,当时的篠园成为与马氏的“小玲珑山馆”和郑氏的“休园”并列的扬州三大文会中心之一。陈撰应程梦星之邀而来,开始了他在篠园的清客生活,他在这里鉴赏古物,读书修书并在这里结识了程晋芳、韦谦恒、乔春龄、方士庶等一批文人。
陈撰在乾隆元年()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试,他辞不应赴。“篠园”日渐衰落后,陈撰和他的女婿许滨受江春的延聘入住康山草堂,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晚年时光。江春就是前文提到的康山主人,乾隆时期两淮盐商首总,字颖长,号鹤亭,歙县人,家族行盐旗号为“广达”,因此又被称为“江广达”。江春祖上也是盐商世家,祖父江演曾在康熙南巡时以盐商身份迎驾,深得圣宠;江春父亲江承瑜接继江演为两淮盐商总商。江家和皇帝关系密切,袁枚在为江春写的《诰封光禄大夫奉宸苑卿布政使江公墓志铭》中描述“供张南巡者六,祝太后万寿者三,迎驾山左,天津者一而再”。
乾隆五十年(),朝廷举办“千叟宴”,江春作为两淮盐商代表出席,深受皇家恩宠,被人称为“以布衣上交天子”。江春经营盐业五十年,担任两淮首总二十余年,对当时两淮的经济和盐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嘉庆《两淮盐法志》称江春“身系两淮盛衰者,垂五十年”。江春自幼习书,工制艺,精于诗,拜师于安定书院掌院王步青和程梦星,深受士大夫影响。他经常在私园“紫玲珑琯”和“康山草堂”招待文人,“召集名流,酒赋琴歌,不申旦不止”,袁枚就是他的至交知己之一。据资料可考,寓居于江春门下的文人有方贞观、沈大成、吴彬亭等。
陈撰来到康山草堂时已六十七岁高龄,时值盛年的江春与他十分投契,两人常在草堂内的“随月读书楼”读书交流并编选时文出版,名为《随月读书楼诗文》。他在这里结识了袁枚等文人,并常受马氏兄弟之邀赴“小玲珑山馆”参加文会。在较为闲适安逸的氛围中度过了晚年。乾隆二十二年()陈撰受到江春、江昉兄弟的资助归老杭州,江春为其筑寿冢于南屏之阳,陈撰卒葬于此处。扬州画派的代表文人画家几乎都有短暂寄寓扬州盐商家的经历。华嵒就曾客宿在盐商徐氏家中,为他的周太仆铜鬲制图,后又居住在扬州商人员果堂的渊雅堂中。他因和盐商汪玉枢有儿女姻亲的关系,因此到了晚年住在汪家的“玉玲珑馆”中。黄慎来扬后先后客居于盐商的“李氏园”、“双松堂”和“刻竹草堂”。汪士慎来扬客居在马氏兄弟的“七峰草堂”中,一住就是十余年。金农曾寓住在扬州二马的“小玲珑山馆”中,也曾在江春宅中短住并为其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