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上午,仪征传统的鼓楼灯市的东边一字排开的以传统手工制作的兔子灯吸引着逛灯市游人的目光。兔子灯制作艺人69岁的夏奶奶在招揽着生意,她的老伴70岁的杭爷爷在一旁给兔子灯喷绘上色……
带着好奇的目光,仪征之声明茗走近这两位传统的手艺人听他们聊聊制作兔子灯的故事。 今年69岁的夏奶奶告诉仪征之声明茗,她老家是仪征新城东升村人,祖上就是从事纸扎手艺的,老父亲从事纸扎手艺一直干到80多岁,前一些年健在的时候还有电视台登门让他现场制作兔子灯的骨架、轮子、糊纸、喷绘上色等全过程进行录像留存。她兄弟姐妹四个人,自己在家排行老二,哥哥是退休教师,只有她唯一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制作兔子灯已经有25年了,以往最高峰的时候制作大大小小的兔子灯有上千盏,家里的一栋小楼房就是自己扎兔子灯钱建起来的。她的老伴年轻的时候在外面干运输的体力活,扎兔子灯活只能打打下手。 现在自己和老伴都年岁大了,儿子女儿都在南京成家立业,事业有成了,都劝他们不要再扎灯了,今年只扎了多张兔子灯。这几年儿子都把他们老两口接到南京去过春节,过完春节让他们在南京多玩几天,但是她老惦记着灯,还是早早地回来了。她说,扎兔子灯已经扎了一辈子了还是有感情,现在想想真是不是为了钱了,总觉得在仪征鼓楼卖灯卖了几十年了,如果突然中断了,好像给每年买惯了兔子灯的老主顾留有遗憾。这不昨天女婿就打来电话说你们又上街卖灯啦,夏奶奶说没有呀,还没有呢,女婿在电话中说都上网了,网上都有了,女婿一再劝阻她来年不要再扎灯了。夏奶奶坦言传统的扎灯手艺在我们手上要失传了,现在年轻人没有人恳学了,尽管扎兔子灯工艺并不复杂,也不难学,但是要传承下去已经很难了。
在现场,仪征之声明茗偶遇一位曾经从事纸扎的手艺人朱先生,他说扎兔子灯比较费时、费事成本高,做一张灯也挣不了几个辛苦钱,传统的兔子灯也没有进行改良和变革,现在小孩子喜欢声光电一体的现代新潮花灯,传统的东西正在慢慢地消亡。 仪征之声资深网友大兵表示:越来越多的传统手艺后继无人了,以后可能只有在史料或回忆录中找到。真是可惜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