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室友说:南京明明在南北交界处,应该算南方还是北方呢?
南北交界?说的我一脸迷之表情。
毫无防备之下,又听她说秦岭淮河的淮河不是秦淮河吗?
···
今天就来聊聊关于南京的误解。
1.雨花石产自雨花台?雨花石的大名一直如雷贯耳,因为名字的相似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也纠缠不清,总把雨花石和雨花台联系在一起,若要给它们安上一个合理的关系,莫过于雨花石产自雨花台了。
就连南京人也避不开这个误解,印象中,雨花石产自雨花台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雨花石和雨花台两个名字的关系有两种说法,但无论哪一个,雨花台都不产雨花石了。
第一种说法是发现地点命名,很早之前,在雨花台发现了雨花石,以地名来命名的石头。
第二种说法是以雨花石的形象命名,雨花石以“花”为名,多数石头有美丽的色彩和花纹,花而冠雨、美丽迷人。
从石头的命名上找根源,发现观赏性石头都是以形象来命名的,也就是其实因为雨花石的形象才如此命名,
最后雨花台很久之前(不知道多久之前,查不到资料)开发出雨花石,现在的雨花石产地主要在六合、仪征,至于你说的夫子庙10块钱一把的雨花石,多数都是玻璃仿的,并不是真正的雨花石!
2.南京人很凶,很没素质起初这个印象是来自公交司机,常常会因为乘客上下车不及时发生争执。南京人的率性和口头禅,常常会招来争吵,“叼”“呆逼”“一笔雕凿”在他们那里不过是一种感叹词,但字面意思总觉得好像在骂人一样,这样的口头禅常常成为导火索。
但其实情侣之间也是这样说的。
就连抱怨天气这件事,正常人会说,今天好冷!原汁原味的南京人会说:我滚泥巴滴吊代笔尼玛冷的一笔雕凿哎!仅看字眼,这骂人的段位怎么也不可能是钻石以下的了。
但你要是知道情侣之间的对话也是如出一辙的风格,是不是会另有感观?
其实在南京人那里,这些不过是语气词,和普通话里的“呢”“吗”一样,而且也仅在熟人之间使用。
那么南京人是什么样的呢?
小资心里南京人是懂得包容,乐于助人和大萝卜一般不计较的一群人。
在南京,“排外”几乎不存在,五湖四海皆兄弟,南京人往上数数都是全国各地来的移民,大家其乐融融。无论去哪里,问路或者遇到什么事情,南京人都乐于帮忙。南京人热衷于斩鸭子吃面条,知足常乐的心态。
3.六朝古都为什么没有像西安一样遍地都是古董?新闻上常报道哪里挖出了古董,在南京却很少见,除了大行宫附近工地施工挖掘出的六朝城墙遗址,以及时不时出现个古墓,南京的确很少出土文物之类的。
其实关于文物的消息,政府都采取封闭的手段,介于古董被窃的先例,消息的严密的程度超乎想象。
前段时间江宁的房产开发工地上挖出了一批古董,朋友A听工地上的朋友B说起这件事儿,朋友A当新奇的事儿分享在一个QQ群里,没多久,警察就找上门来了。
警察问朋友A如何怎么知道挖出古董的事的,自然是不肯说,怕给朋友B招来麻烦,就说听不认识的人说的。
这下可好了,警察天天上门盘问,一问就是几个小时,逼得朋友A都哭了,最后不得不说出是朋友B说的,警察又去找到朋友B一通盘问···
事情最后是不了了之了,因为朋友B是在相关部门接收古董的时候顺便拍的照片,按照时间推测,不可能造成古董外泄才作罢。
遍地古董、古墓出土,也出于保护文物的心态而禁止信息外传,看六朝博物馆就知道了,出土地址都是我们身边熟悉的地方。
4.南京拆迁户特别多,每家都有三四套房很多人都认为南京人都有房,拆迁户就更不用说了,分到三套房子大家也见怪不怪了,在南京,拆迁就意味着一只脚迈进了千万富翁,以前调侃江宁都是乡下人,可比起每个区的千万富翁,江宁也是不输的。
拆迁是城市扩张中必经的阶段,南京仅是其中之一,为了拆迁多分一点补偿款,全国各地的人都在各显神通,加盖房子,或假离婚,办法层出不穷。也正是南京拆迁户的存在,给我们一个南京人多数都是土豪的印象。就算不是土豪,也是土豪备选人。
好像每个土著都有一次拆迁成为千万富翁的机会。其实,拆迁的人毕竟只占少数,南京还有一大部分需要家里付首付,自己还房贷的年轻人,在为未来奋斗,出生的地方决定了他们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么幸运。
5.作为内斗大省,省会南京肯定青出于蓝江苏省大内斗的历史由来已久,苏北穷,苏南自带优越感。年左右,江淮之间的扬州、泰州和南通市更是发文称自己是“苏中”,试图从“苏北歧视”中解脱出来。官方实力摆脱苏北的称号。
南京身为省会,“内斗”也很明显,除了秦淮白下区,其他都是乡下人,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城墙为界,城外的都是郊区,栖霞属于种田的,六合只有猪头肉和活珠子···
更有趣的是高校之间的调侃,福建大三本、南哪儿大学、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新庄种树职业学院···各种好玩的高校外号在学生之间广为流传。
不了解的人会以为我们的内斗很厉害,南京所有区之间、高校之间的互黑、吐槽,大概是全国少见的了,一个大学城的学生遇到一起还要互相吐槽呢,何况整个省的氛围在那。
这些现象虽然真实存在,但比起地域黑,高高在上谁瞧不起谁,南京人更像是互相调侃,有时甚至是主动自黑,创造轻松愉悦的聊天氛围。
地域偏见常常因为不了解,轻信传言而来,无聊之极,就像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一样很多时候并不可靠,传言更是不经考证的全盘接纳,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怎么能连传言都不加识别的相信呢!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误会,比如:
6.南京的高考比较简单
孩子,太天真了,那是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南京是江苏统考,和全省考生一个待遇。
7.南京的特产就是夫子庙的盐水鸭和雨花石?
受大众传播的影响,很多真正的地方特色并不能成功的宣传出去,比如南京的云锦、白局。
夫子庙属于老城南,老城南是南京纯土著聚集地,南京味浓,同时也是历史文化景点,是真正的老南京,但现在经过改造后的夫子庙商业气息越来越浓,这里的特产也是标配的批发的小商品,劣质且无用,世侩。
8.南京人很骄傲
南京南站是亚洲最大火车站、新街口是中华第一商圈,南京是不是很骄傲啊。
说到经济发展,苏州无锡GDP每年都高出南京,不服南京省会老大哥的位置,也没见南京人急,多数人还会来一句:烦不了。也就是爱咋咋地吧。淡然的态度不像是一个省会人民的风格。
9.南京属江南,气候温润宜人
南京虽然在地理上属于南方,但冬夏的天气一点都不温润,很多北方的狼来到没有暖气的南京,被冻成了狗;夏天的南京,火炉之城全国有名。
青锋所以南京的气候一点都不友好。
10.南京除了夫子庙玄武湖中山陵也没什么好玩的了
论南京自然风景名胜,那肯定比不上南边的兄弟浙江,但南京的历史人文风景多如牛毛啊,从三国、六朝到民国,时间跨度长,并且历史人文都融入了城市风景中。
比如明城墙、鸡鸣寺,各种古代韵味浓厚的地名,像长干里、慧园里、桃叶渡等等,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于身边的城市景象。
少一些对传言的轻信,多一些对南京的了解,毕竟热爱故乡,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素养。
撰文?暖兔
图片来自网络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商务合作?(陈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需要转载请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
ABOUTUS
自知、低调、善良、永远不安分
寻求更有趣的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