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大运河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讲到了大运河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号召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娄勤俭专题调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时讲话
-检察讲堂-
华干林《大运河与扬州》
仪征检察院近日,随着《大运河与扬州》本土历史文化讲座的渐进,常年忙于办案和工作的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干警,对脚下生活战斗的这片土地和扬州这座城市与大运河的关系逐渐有了清晰的了解。
“
人物简介
华干林,扬州大学副研究员,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兼任扬州文艺家志愿者协会主席,扬州群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扬州文化局特聘研究员,扬州电视台评论员。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及扬州文化研究与传播。发表论文论著多种,为政府机关、大中专院校、厂矿企业等讲授扬州文化数百场次。
整场讲座由城市溯源、三度辉煌、长夜无歌和今日华章四个部分组成,华老师结合大量史实、案例,图文并茂地解读了大运河与扬州、仪征的历史渊源和历史上扬州因水而兴、因运河而胜的通史式繁荣。
举办本土文史讲座,是江苏省扬州市仪征检察院党组着眼文化育检、打造人文检察的举措之一,旨在使终年忙碌的干警,尤其是逐年增多的外地干警,既要精于办案、工作,也要对扬州、仪征的本土历史文化有所了解,进而深爱这片引以自豪的土地,激发爱乡爱检爱岗之情,提升自身文化品位。
通过聆听讲座,干警们普遍认为,我们一定要增强对扬州、仪征的文化自信,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士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苦干实干,为仪征检察“全面提升、全国领先”作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听一听
干警们有哪些话要说...
张明:警务科副科长兼办公室副主任
听了华老师的精彩讲座,感到收获颇多。身为土生土长的仪征人,为自己不全面了解仪征的源来及相关典故感到汗颜。同时也为自己是个仪征人感到自豪。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在平凡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仪征检察全面领先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蔡婷:民行科检察官助理
在仪征工作已是第三个年头,对这座小城也不甚了解。听了文史讲座,发现仪征的文化底蕴竟如此丰厚,脍炙人口的名歌《茉莉花》,口口相传的唐诗《春江花月夜》都与仪征这座小城密切相关。加深了我在这座小城工作的热情与自豪感。
杜淼:公诉科检察官助理
这次举办的文史讲座,让我了解了大运河与扬州的历史渊源及兴衰更替。我的名字是由三个“水”组成,研究生毕业后从长江上游的重庆来到了长江下游的仪征,空闲的时候也会骑上自行车到长江岸边,感受江风拂面的温柔,希望仪征能在长江和运河的滋养之下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魏声然:民行科书记员
听了华教授的讲座,对扬州和仪征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郑板桥画竹那段,没想到郑板桥笔下的竹子竟出自我们捺山的竹子,得空自己一定要再去捺山细细看上一看。
来源:扬州仪征检察
本期编辑王济荣武诗雨(实习)
投稿邮箱:
zyjs_jcrb
.北京白殿风哪里的白癜风专科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