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车辆迅猛增长以及农村通行条件得到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压力持续增大。但同时也暴露出驾乘人员安全和文明意识不强,交通事故易发,道路安全设施缺乏的安全问题,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面临挑战。仪征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立足辖区实际,针对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采取了多项措施,下面言究社为大家分享部分经验做法。
乡镇交叉口安装“支路哨兵”预警设备助力“减量控大”
仪征隶属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宁镇扬三地的几何中心,是江苏长江以北唯一滨江而建的城市,南濒长江,北倚两淮。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公里,其中高速2条47公里、国道2条43公里、省道4条99公里、县乡道公里、村道公里。农村道路占比较大,且存在弯多、坡陡、路窄情况,隔离墩、减速带、警示标志等道路安全设施缺乏,管护维护力量薄弱。截至年底,全市机动车达15.4万辆,驾驶人达18.46万名,电动自行车达29.29万辆。农村地区机动车快速增长,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六成以上,但受经济条件制约,摩托车、面包车、拖拉机、电动三、四轮车、农用车等车型量多质差。随着道路通畅条件的改善、车速的加快,安全风险将被放大。加之农村地区驾乘人员文明意识不够强,交通违法、交通事故仍然多发。年,全市农村地区亡人交通事故和电动二、三轮车亡人交通事故占比达七成,中老年群体亡人交通事故占比达六成。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总要求,创新方法,破解难题、接长短板,切实解决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仪征交警以实施农村道路安全隐患突出路口路段治理重点攻坚项目为抓手,一方面,积极推动市政府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加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组织深入排查农村地区平交路口等突出隐患,联动市镇政府和交运、公路等部门,大力推进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建立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科技应用体系,加快落实“三必上”“五必上”要求,先后在全市月塘、真州、刘集、新集、大仪、马集、陈集7个镇的国省道与农村道路主要交叉出入口安装了20套道路交通安全警示辅助设备“哨兵”设备,依托科技手段全力化解交通事故风险隐患(图1)。
图1:仪征交警在乡镇交叉路口安装“支路哨兵”
智能交通“哨兵系统”应用高科技毫米波雷达检测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分析来车距离、速度、车辆车型,综合研判交通事故风险,为存在交通冲突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提供爆闪警示灯、高亮显示屏、高音喇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提醒,最大限度防范交通事故,提升群众文明交通安全意识。设备由前端道路交通安全警示辅助设备与中心路况预警系统平台软件构成。装置采用第三代全数字化远程视频集中监控技术,抗干扰能力最强、视频图像最清晰,可远程、实时、集中监控,便于使用和管理。并与指挥中心网络连接,提供实时监控、过车数据等一系列设备功能。通过安装“哨兵”设备,还有效解决S与金北路平交道口隐患多年未整改人大建议办理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呼声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此项工作,并予以充分肯定。
自“哨兵系统”投入使用后,全市的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道路通行能力有效提高,车辆抢行、行人随意横穿马路导致的交通事故大幅度降低。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全口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近30%,其中月塘镇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了60%。
针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大的现状,后续仪征交警以排查治理农村地区路口路段交通安全隐患为重点,开展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加强日常巡查维护,在全市全面推广安装“支路哨兵”,对在主要国省道、农村公路沿线安装应用“支路哨兵”。同时,继续大力推动农村公路平交路口“一灯一带”建设;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原则,加快推进陈集镇工业园区、大仪镇灵萱路、省道与大仪镇何千线交叉口及国道施工路段等事故多发路段隐患排治。全力遏制群死群伤事故,严防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创造安全稳定的道路交通环境。
打造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基地
提升交通安全意识
一直以来,仪征交警对于小学生交通法治观念和文明交通意识的提升都非常重视。年在市实验小学建立了占地平方米的青少年交通安全基地,设有交通安全情景教育基地、模拟交通信号灯路口、少儿交警体验区、交通事故案例警示区、幸福墙、悲伤墙、模拟驾驶区、测试体验区、交通安全宣传长廊展示区等项目。
今年提请市政府研究制定的《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三化六体系”建设目标,其中将打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纳入建立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来抓,明确在新建成的市育才小学北区校建立交通安全教育基地。该基地,于今年6月建成,分为交通安全教育授课区、交通安全体验区,以“开展交通规则启蒙教育、提升小学生交通素养”为宗旨,综合运用动画、漫画、课程、虚拟现实体验互动及游戏竞技等体系化的教育模式,配套针对性教育资源、精选主题活动以及教学组织方法,面向小学生群体教授权威、实用的交通安全保护技能,营造“沉浸式”交通安全文化氛围(图2)。
未来,仪征将依靠两大基地围绕“文明相伴、平安成长”主题,开展各类青少年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特定、有趣的环境里学习到实用的交通安全知识。
图2:学生们在交通安全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文明交通意识和交通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群体出行安全,由仪征市公安局、市教育局、文明办、团市委决定,专门制定《仪征市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暨“培养小交警”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方案》,自今年6月份起至12月,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暨“培养小交警”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一是在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开展“百名小交警”评选活动,明确评选的范围、条件、职责,组建“少年警校”,依次对每期30名少年警校的学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教育,发挥“小手拉大手、一路平安行”作用;二是推进“学生交通安全指导员”和“班级交通安全宣传课代表”制度。公安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根据辖区学校数量,每校确定一名民警及一名校分管领导担任学生交通安全指导员(简称“一校一警一师”宣传制度),负责日常工作联系及组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三是开展交通安全作品征集活动。市公安局、教育局联合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以摄影、视频、征文、绘画为题材,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以“小手拉大手文明交通伴我行”为主题的交通安全主题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四是组建“守护天使”志愿队。由团市委牵头,会同辖区公安、教育、关工委等部门,落实责任民警、学校老师和发动社会力量组成“守护天使”志愿队,接送学生上下学,协助交警维护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纠正各类不文明交通行为,确保学生交通安全。五是开展“与文明同行”交通安全大巡讲。公安交警部门组织文明交通宣讲团深入各学校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
交通安全,心系学生,情系家庭,幸福社会。仪征市交通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交通安全管理新格局。以基地的开放为新起点,全面启动“小手拉大手,全家文明走”全市交通文明创建工作,全力提升市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学生交通法治观念和文明交通意识,使“自律、包容、礼让、文明”的现代文明交通理念深入人心,推进全社会文明交通文化的形成。
谋划采茶季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方案
保障群众交通安全
在交通安全管理所有要素中,最难管的是“人”。每年农忙时节都是农村集中出行最为频繁、事故风险较高的阶段。仪征茶叶种植是农村特色产业,茶田分布在省道两侧周边,有集中承包和散户种植两种形式。从业人员集中在农村,采收时间集中在清明前后的20天左右。因从业人员年岁较大,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随意横穿道路、车辆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现象多发,外来采茶人员集中乘车时超载现象突出,加之有的现场采摘现场售卖,容易造成省道路边交通拥堵,带来事故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仪征交警强化宣传,首先是对承包大户的宣传,告知其召集采茶人员采茶时要做到安全第一,落实措施,对自己的茶田周边做好管理。同时利用农村“大喇叭”,提醒广大采茶人员注意交通安全(图3)。强化巡逻,组织警力上路,及时清除路边乱停乱放、扎堆售卖违法,消除事故隐患,对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经教育后仍屡教不改的,予以处罚。联动管理,积极与辖区村委会联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所属村民交通安全教育,确保采茶期间道路交通安全。
图3:仪征交警对采茶从业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
交通安全不仅是用细心、耐心、巧心“绣”出安全出行品质品牌的必然之举,更是打造部门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农村越是发展,市民对交通安全出行的要求就越高,下足交通治理的“绣花功夫”,织密交通宣传理的“针脚”,才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交通安全管理,必须时刻保持着等不起、坐不住、拖不得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仪征交警将继续以“除隐患、防事故”夏季专项整治百日行动为抓手,全力营造安全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守护人民群众出行平安。
(资料来源:江苏省仪征市公安局交警大队)
编校丨李芸玥王二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