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放养rdquo变ld

甘露聚糖肽价格 http://m.39.net/news/a_6991933.html

时下正值鱼苗投放期,在我市润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刷新了记者对传统渔业养殖的认知:13个巨大圆桶总占地面积不足传统池塘的5%,产出的收益却超过了池塘养殖。

润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从事鱼类养殖多年,原先的塘口面积超过60亩。由于地处丘陵,水源控制和鱼病防治一直是养殖过程中的难题。而这种“集约化圈养”的模式,同样的养殖量,占地面积仅有2亩多地。

同样节省的还有养殖用水。13个养殖桶全部采用“循环流水”。鱼桶里产生残饵、粪便随着水体流动,转移至鱼菜共生池,可以为水芹菜等水生作物提供养分。生产尾水的循环使用,改善了水质,也减少鱼病暴发。合作社负责人张伟说:“一个桶里4千斤鱼,如果生病的话花几十块钱就能把它治好。如果放养鱼塘里,同样一个桶鱼的产量,要花几百块钱才能治好”。

谈及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初衷,张伟坦言,最初的目的是突破用地瓶颈,节约生产成本。这种圆桶状的“圈养”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提高亩产效益,他预计,今年这十几个桶的总产量能达5万斤,超过了原先塘口养殖的产量。这里的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实时监测水质,精准了解鱼的生长情况,降低养殖风险,有着节水、节电、生产环节可控等优点。张伟介绍说:“圆桶里的水质,通过物联网自动检测测,会回馈到我的手机上面。包括增氧机水泵,都是可以用手机控制的”。

近年来,我市在壮大长江水系特色鱼类养殖规模的同时,围绕水产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工厂化集约养殖。仅年,仪征市就建设标准化池塘亩,实施了养殖区域的护坡、电网等改造,广泛采用增氧机、投饵机等智能控制系统。

集约化、智慧型养殖模式,有效提升了仪征市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全市水产养殖正朝着现代化养殖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END

融媒体记者:周伟高雅琪

编辑:周周

审核:赵国民

监审:王良生

声明

1、如需转载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engshizx.com/yzsly/10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